创新举措 合力共创——海东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花开有声

27.07.2017  14:12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王斌林 赵元军

  海东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入第二阶段以来,海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统领来抓,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实践载体,上下合力,全民参与,形成了各级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今,创建活动犹如一粒种子,深深地植根于河湟大地,春华秋实,结出累累硕果。

  落实工作机制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组织领导不断加强。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委二届二次全会及“两会”都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安排。市委常委会、市委专题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时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困难。认真落实创建工作督导检查、通报和年终目标考核机制,特别是市委提出“三个坚决”后,各级党委、政府及班子主要领导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我市继续把创建工作纳入了各县(区)党委政府、市直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目标范围。今年市级创建工作专项补助资金增至2000万元,县(区)配套1125万元,已安排各类创建项目共7类63个,资金总额达到3125万元。

  去年底至今年初,各县(区)均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170个先进集体,23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市直各部门、乡镇等组织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普遍开展了评选表彰活动,共表彰先进集体500余个,先进个人1000余名,切实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于7月27日召开全市创建工作观摩推进会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全市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60名。进一步强化典型培树,今年全市将着力选树63个示范单位进行重点打造。

  宣传工作创新深入。始终把宣传教育引导作为创建工作的先导,广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激励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参与创建活动。党委组织部门、党校、宣传部门把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纳入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作为强化干部理论培训的重要内容来安排;市创建办、市直机关工委、宣传文化等单位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等宣传教育活动。市创建办、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新年民族团结进步交响音乐会;结合今年我市五千名干部下乡开展“三联四做”活动,在乡村和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以“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寺院”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月活动;市委宣传部向全市机关赠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日历7000余册。去年10月,市创建办安排资金30万元编印《民族团结知识口袋本》4万册,《民族团结知识读本》(上、中)8000册分发各县(区)、市直单位学习宣传。今年,我市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活动,安排专项资金将开展多项创建主题宣传活动。在六县(区)高速路口及群众密集地区安装大型民族团结公益宣传广告牌;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等活动,组织开展全市民族团结歌曲演唱、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民族团结感动人物”评选、“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微视频征集”等系列活动;继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非公有制企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等集中宣传活动;继续在《海东时报》、海东电视台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栏目;市民宗局牵头组成民族宗教、法律工作者、知名宗教界人士组成的宣讲团组,以服从当地政府管理,和谐创业,促进团结为主题,赴省外对我市从事拉面经济人员开展精准式思想引导补课,消除创建活动空白点,实现创建宣传全覆盖。

  省委常委、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右二)在民和调研扶贫工作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力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去年以来,我市各类项目建设持续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453项,不断夯实了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提速。化隆群科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循化街子镇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完成高原美丽乡村建设120个。交通、水利、能源三大领域建设强力推进。乐化高速、民小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交通投资110亿元、水利投资20.48亿元。完成118个村的“家园美化行动”连片整治,“平安经验”在全市445个村得到推广。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各类项目114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在710亿元以上。着力培育一批民族特色村镇,重点打造民和官亭、互助加定,循化白庄、街子等重点城镇。

  民计民生不断改善。我市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进一步加大面向民生领域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使民生保障基础更加牢固、保障水平更加提高。去年,全市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85.96%,增长5.78%。城镇新增就业97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和医保基金风险防控走在全省前列。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2.55万套、农村“两房”2.6万户,城乡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启动海东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贫困家庭学生15年免费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先住院后结算、分级诊疗等服务模式不断完善,互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全市精准脱贫工作扎实推进,共投入项目资金2.13亿元, 160个贫困村退出,1.2万户、4万贫困人口脱贫。

  各民族和谐相处

  推进和谐寺院建设实现依法规范管理

  紧扣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员、宗教活动三个环节的管理,市县乡三级联动,统战民宗部门及寺院社会管理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围绕法治建设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实现了寺院和宗教人员教育培训全覆盖、管理因素全激活、有力促进了寺院依法规范管理。

  扎实开展法律进寺院活动。以“学习宪法遵守宪法”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实现全覆盖。结合千名干部下乡开展“三联四做”活动,组织开展了以“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协寺院”为主题的藏传佛教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期间,全市抽调395名干部组成16个宣讲组、9个督导组开展宣传活动,28名市级领导深入联系寺院开展走访慰问及督导工作。据统计,全市召开各种会议60余次,举办各类法制培训班377场(次),观看影视片340场(次),悬挂横幅170余条,制作黑板报350面,发放各类法规及宣传材料4.6万册,走访僧人900余人(次),慰问宗教人士100多人,发放慰问金15万元。通过宣传教育,宗教教职人员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

  推进藏传佛教寺院信息化建设。投入75万元,启动全市“互联网+藏传佛教寺院规范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可望近期投入使用,为寺院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规范“两证”颁发及管理,藏传佛教教职人员“两证”颁证率达到100%。

  继续实施寺院“六大工程”。投入392万元,实施了13座藏传佛教寺院危殿堂维修加固项目;从市县(区)创建专项资金中安排各类寺院维修、环境整治项目资金692万元;安排宗教教职人员危旧房改造项目322户,使宗教界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凝聚了人心。

  加强对伊斯兰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全市未批准登记清真寺(活动点)纳入管理的意见》,年初联合住建、国土、消防等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对全市未批准登记清真寺(活动点)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为今年全面清理整治、规范清真寺管理奠定了基础。深入开展伊斯兰教领域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对无证阿訇开学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及时处理和整治;取缔清真寺设立的“黑广播”4部;取缔非法“经文班”4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起。

  向宗教寺院赠书仪式

  坚持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组织开展了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活动,全面排查了政治安全、意识形态、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社会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安全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和问题短板,对排查出的10类50项风险隐患进行了集中交办,共排查发现各类矛盾纠纷6221件,化解5652件,化解成功率91%。今年3月份,市县(区)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矛盾纠纷化解月”专项活动,排查和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和隐患,确保了我市敏感时期社会大局稳定。全市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898件,化解830件,化解率92.4%。

  深入开展“平安细胞”创建。全市平安乡镇创建率达97%以上,平安村(社区)、平安寺院、平安校园、平安商(市)场、平安企业创建率达95%以上,平安家庭创建率达到98%以上。全市共培育省级平安建设示范点5个、市级平安建设示范点16个、县级平安建设示范点78个、“十星级村(社区)”30个、“平安家庭”32.7万户。2016年,群众安全感达到了84.83%,较上年提高了3.07个百分点。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6县(区)、94乡镇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站),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点)覆盖全区1587个行政村和62个社区。建立了乡镇、村(社区)、社(小区、楼栋)“三级网格”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服务“一张网”全覆盖,全市网格化管理覆盖面达到100%。

  积极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创新点线面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人防物防相结合、打防管控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高技防网络的覆盖面,不断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水平,提升科技手段打防威力。建立了市、县(区)两级应急处突分队7支,建成视频监控点11000多个,在建3000多个,安装“十户联防”报警设备1500余部。现有各级各类治安联防队2954个、26274人。积极推广“一村一警”工作新经验,下沉161名警力,1649名村警已全部投入工作。

  全面加强网格化管理。去年以来,我市着重加强了平安高铁新区和乐都朝阳山片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市委专门安排“高铁新区和乐都朝阳山安置区社会管理提升工程”专项经费350万元,成立了高铁新区社会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批转印发了《高铁新区社会管理工作具体任务分工》,市综治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高铁新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新区搬迁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共划分一级网格6个(县级)、二级网格94个(乡镇级)、三级网格1663个(村、社区、重点寺院、大型企业)、四级网格5616个(小区、社),各级网格员21614人,全市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已全面覆盖。

  海东市直单位上街服务群众

  落实“八进”活动确保创建工作均衡推进

  在全市各行业、各系统中广泛开展了创建进家庭、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寺院、进企业、进军营的“八进”活动。通过载体创新、示范带动、辐射推广,“八进”活动全面开展。全市创建“五星级文明户”18092户、先进乡镇43个、先进村760个、先进社区19个、先进学校130个、先进机关211个、先进军警7个、和谐寺院20个,建成民族之家2个。我市在去年全省创建工作专项考核中获得优秀。乐都区、互助县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