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一代马背乡村医生的忠实守护

03.08.2015  19:08

2015年08月03日 来源: 人口宣教中心

  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同德县是一个纯牧业县,县域面积4758平方公里,全县辖5个乡镇73个行政村,在6.7万总人口中藏族人口占93.36%,牧民居住分散,卫生服务半径大。在医改工作中,同德县委、县政府将村医管理和村卫生室建设始终放在基层能力建设的首位,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提升了村级医疗整体服务能力,全县73个行政村卫生室不仅实现了标准一体化建设,所有村医的待遇也发生了巨变。

  北巴滩新村卫生室旧貌换新颜

  7月29日,当记者驱车来到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北巴滩村时,被眼前一排排藏式建筑风格的标准化新村所吸引,宽敞整洁的马路,新颖别致的路灯,文化广场,健身活动中心,封闭式垃圾箱,宣传栏等等设施一应俱全,一面面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间,在草原高地格外醒目。

  北巴滩村是个牧民安置新村,2005年,同德县政府将周边几个牧民村集中安置,让牧民过上了安居生活,现如今,新村人口已经达到了500多人。

  村中央一幢新建的三层办公楼是村委综合服务中心,今年刚刚落成,为加强村级党政能力建设和提升村级医疗服务能力,县委县政府将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卫生室、办证大厅等便民服务融为一体化,投资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今年60岁的杨本加是村里的村医,在当地很有名气,从17岁开始学藏医,到后来当“赤脚医生”,和所有牧区的村医一样,四十多年来,他常年骑马奔走在草原,背一个药箱一个听诊器,为十里八乡的牧民看病送药,救治了无数患者。

  从马背游牧到定居生活,从自己盖的两间土坯房到如今6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杨本加的卫生室经历了3次改扩建,作为一名马背乡村医生,他见证了历史变迁,也见证了医改给牧民群众带来的实惠。

  省委书记的关心和嘱托

  6月29日,正在同德县调研工作的省委书记骆惠宁,从村委党员活动室径直来到村卫生室,当看到村卫生室建设制度规范,设施完善,还有几名输液的患者时,书记欣喜有加,他握住杨本加的手说,在偏远的青南牧区,有这样好的村卫生室,有这样的好村医,是牧民群众的福音。书记希望杨本加继续当好村民的健康守护人,在有生之年为百姓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多年来,得益于政府财政的支持,杨本加的村卫生室搞的有声有色。前不久,县上将原来村卫生室的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设备焕然一新,眼下,他的卫生室有多功能输液椅,诊断床、高压消毒锅等一般诊疗设备,藏药和中西药品种也配备了120多种,基本能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

  作为村医,杨本加除了给群众看病就医外,还承担着计划免疫、慢病管理等繁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又是村里的计划生育联络员,经常要入户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孕产妇跟踪服务等工作,每天忙的不可开交。

  今年29岁的扎西尖参从海南州卫校藏医学毕业后,通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招聘,来到北巴滩村卫生室成了杨本加的徒弟,这是县政府统筹考虑,一方面减轻杨本加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传承藏医学术。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杨本加毫不保留的把自己所学的藏医知识传授给了扎西尖参,好让他尽快担当起村医的职责。

  这些年来,让杨本加坚定为牧民服务的信念,不仅仅是因为他当初选择了村医,更在于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他说,过去干村医,也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而现在县财政每年就给他1.2万元的补助。杨本加粗略算了下自己今年的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3500元,计划生育工作补助1750元,药品零加成财政补助3700元,水电暖补助2000元,另外还有诊疗服务费用等。他说,这个收入在村里算中上等了。

  尕巴松多镇贡麻村卫生室的建设和北巴滩村的几乎一模一样,村医斗本加原来在村里开私人诊所,后来干起了村医,已经干了九个年头。斗本加说,全村1056人的看病就医全指望他,虽然每天离不开村卫生室,但他心里踏实,也非常愿意为群众服务。

  把村级医疗服务能力贯穿于医改

  在杨本加几十年的行医中,最大的感触就是牧民群众缺医少药,有时得一个小病却束手无策,甚至贻误治疗时机。而如今,村里98%以上的牧民都参保了新农合,看病已不再是难题。

  同德县卫生计生局办公室主任闫铖告诉记者,全县73个行政村中,目前有32个村卫生室实现了“五统一”标准化建设,明年将实现全覆盖,今年县财政专项支出,对所有村卫生室的设备进行了更新,村级一般诊疗设备达到了17件,遍布全县的村级医疗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

  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待遇的提高,让同德县所有的村医吃了定心丸,他们从马背游牧村医,成了牧民群众健康的忠诚守护者。

  同德县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多杰仁增说,医改实施以来,政府加大村卫生室基础建设,全面提高村医待遇,解决村医养老和医疗等后顾之忧,仅在2015年,全县用于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专项资金达357万元,村医人均近5万元,全县牧民群众就近能享受到廉价、快捷、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分散牧民看病难问题,乡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和职能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