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描绘“平安青海”新画卷

30.08.2020  18:20

  社会稳定是繁荣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在更加稳定、平安、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中,青海的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青海的综合实力在奋起赶超中拉近了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稳定祥和的社会氛围,已经成为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在青海高原奋力实践“一优两高”新发展理念的征程上,彰显出磅礴的力量和激昂的强音。从江河源头到河湟谷地,从瀚海戈壁到高原牧场,从农家牧户到城市社区,青海大地处处洋溢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呈现出宁静与和谐的画面。

   党建引领为基层稳定夯实根基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工程,更是一项德政工程。我省坚定不移以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以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为开创全省社会治理新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以此为基点,着力在基层打造社会治理坚强阵地,把基层党建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新思路、新模式,构筑起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着力打造培育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实行村级组织“星级化”考评管理模式,将争创星级基层组织的热情转化为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而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良好效应,为海北州这块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接合区域,营造了祥和宁静氛围。

  海北州秉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思路,推动基层党组织从“舵手”变“推手”,基层党员从“观察员”变“服务员”。注重党建资源全整合,以州、县、乡、村四级综合中心运行建设为基础,打造区域化党建项目。围绕基层网络运行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做到有“需”就有“供”,切实做到党员在网络中服务、问题在网络中解决。并以党建集聚力量,将村警、社区“五老”人员、扶贫工作队、志愿者等纳入网络信息员中,通过“党建引领、协同共治”模式的落地生根,推动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让政府、社会组织、群众找准各自参与投身社会治理的位置和空间。

  同样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接合的海南藏族自治州,通过全面推进“党建+”行动,推动治理触角向全领域延伸,构建了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同心圆”。

  海南州安排36名厅级干部、274名县级干部联乡包村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当好基层社会治理带头人、领路人,州县乡分级选派党建指导员682名,树牢大抓党建工作的鲜明导向。虫草采挖期间,在交界争议地区建立联合党工委和党支部,全程参与巡山职守和日常管理服务,坚决杜绝越界采挖、放牧等行为,有效防止矛盾冲突发生。

  深入开展“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以落实乡镇“六化”建设和村级“六个基本”为抓手,采取“1个实施方案+6张任务清单”方式,通过项目化党建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

  海南州还全面推进“抓乡促村筑根基,三级共创示范县”工程,先后完成50个“党建+”示范点、557个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一核三治”村级治理体系建设,确定14个乡镇和97个村开展创建达标工作。积极推广边界地区建立“联合党工委”“联合党小组”成功经验,通过成立跨区域联合党工委、党小组和健全联席协调机制等,妥善调解交界地区草山地界等争议问题,与周边地区共吃团结饭、同栽团结林,建立边界地区社会安定新秩序。

   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稳定提供强力支撑

  社会治理具有显著的系统性特征,只有从多方面布局工作、综合施治,方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核心,以完善工作机制为关键。通过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使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真正成为协调利益、取得共识的过程。在厚植稳定平安的高原沃土上,“班玛经验”“玉树经验”脱颖而出,生根开花。

  “我十几年前从四川老家到班玛县城做生意,起初,店铺常常开门晚、关门早。随着治安情况越来越好,现在变成早开门、晚关门了,收入也自然好了许多。外省各地到这里打工、做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县城也比以前繁荣了,也带动当地发展起来。”

  四川籍女老板的一番话,折射出“班玛经验”在提升中取得良好成效。

  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充分落实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采取“定格、定人、定责”方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延伸工作触角,将全县1800多名村社基层队员、草管员、护林员等纳入综治网格员队伍。并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巡检,使应急处置工作步入常态化。在坚持开展专项整治和社会面管控等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推行“天网”工程,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与路面巡防警力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运作。

  地处三江之源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以打造村寺并联治理新模式,让“枫桥经验”在玉树落地生根,也为“平安青海”建设开掘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源头活水”。

  在相继推出抓好党建“固本”工作、实施意识形态“立魂”建设、巩固民族团结“和谐”成果、构建基层治理“全域”网络等“八项措施”的过程中,玉树州围绕如何打开社会治理突破口,让“枫桥经验”嫁接到玉树稳定发展的“大树”上,立足实际,推出了深化强村带寺“稳固”模式,不断打造为精准扶贫、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族团结等提供服务保障的“村寺并联治理”升级版,使“强村带寺”治理模式成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

  同时,“枫桥经验”还扎根海南、黄南等地区,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社会治理向现代化迈进的路径。

   创新载体成为促进和谐稳定的“灵丹妙药”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的民俗展览厅里,摆设着一件缀满珠宝的藏式服装。村党支部人员介绍说,这是以前婚嫁的服饰,一套下来要花费几十万元,宴席也是极其奢侈。村民们曾经极力跟风追捧这种陋习,甚至不惜借高利贷。但自从实施了“五严禁一承诺”村规民约后,村里采取集中或入户宣讲,告知村民革除陋习,维护社会稳定,严禁破坏生态、攀比铺张浪费、不让孩子辍学等,村民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现在的塔秀村成为一个村民自治,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乡村。

  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必然要有方式方法的变革。海南州注重在营造和谐稳定中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彰显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春风化雨”之效,使德治教化内化为居民群众的道德情感,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实现柔性治理社会、道德教化群众。

  黄南藏族自治州司法行政系统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积极探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向到界的州、县、乡、村四级调解网格,努力构建“全角度、全方位、全覆盖”主体调解网格格局,加速打造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全州人民调解组织三年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837件,成功调解8483件,成功率达96%。这也成为黄南州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化解不上交,推动和谐稳定的一大亮点和缩影。

  黄南州立足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自治、法治、德治为实施内容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探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联调对接机制,使三者在形式、内容、方法上有效衔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模式。目前,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365个,拥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982人,成为服务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首发阵容”。在重大节庆活动和纠纷多发季节,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化解,重点排查邻里、婚姻、草场等引发的矛盾隐患,及时收集矛盾纠纷信息,及时化解苗头性纠纷,及时控制突发性纠纷,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在疫情防控处置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通过微信群等各类信息平台,及时排查掌握疫情防控期间矛盾纠纷线索,确保了全州没有发生因疫情防控产生的矛盾纠纷。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三年前,海南州贵南县过马营镇日安秀麻村村民才吉卓玛的儿子出生时,她到镇上跑了好几趟才给儿子上了户口。今年她的女儿出生,她却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给女儿上好了户口。她欣慰地说:“现在真的很方便,办事不再是去求人办事,而是到中心接受服务了。”

  才吉卓玛赞不绝口的中心就是“三室三队两中心”中的一个中心,“三室三队两中心”是贵南县委政法委为了优化基层治理体系,结合加强“三基”建设,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在过马营镇试点推行的一种新模式,如今已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行政提速风景线。相关数据显示,自基层治理工作有效整合后,矛盾纠纷调处率达80%;广大农牧民群众无不交口称赞。

  “以前每到遍地枸杞红了的时候,就感到压力也随之到来,自从诺木洪地区打造出‘候鸟型’区域社会治理样板,这种压力随之化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综治办人员这样说。

  海西州诺木洪地区是全国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密度最高、产品质量最优的枸杞生产基地。面对每年枸杞采摘旺季近10万名务工人员井喷涌入的压力,海西州自上而下探索建立治安防控主体化、矛盾化解多元化、服务管理精细化、基层基础稳固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成为海西州乃至全省“候鸟型”区域社会的成功样板。

  协调各方面力量,围绕当地枸杞产业的平稳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劳务输出地区履行协助责任,输入地区履行管理责任。畅通土地承包户、劳务经纪人和枸杞采摘人员从生产加工、入驻到结算、工作到生活的各个环节。将出租房屋、居住证、用工单位、劳务经纪人等重点要素集中整合,构建起从基本要素到关联信息、个体单元到多工群体、从劳务片区到整体产业的无缝衔接管理体系。形成了“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网管人”“以业管人”“对接劳务经纪人”的特色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为当地枸杞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海西州已连续四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也因“长治久安”,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向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迈进……

  高原大地以和谐稳定蓄积了强大的发展力量,青海正欲借势展开高质量发展的羽翼。

   采访感言:稳定托起永恒的“春天”

  我省是一个区域辽阔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社会局面和谐稳定,各项建设事业突飞猛进,以补短板、强弱项,各民族群众在一派和谐旋律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通过大力推进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建设,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构建了“三种类型、四个层级”的社会治理模式,打造了“班玛经验”“村寺并联治理”“社会治安状况五色分级评估”“三规三约”等一批社会治理创新品牌,社会稳定工作实现了由应急向常态、粗放向精细、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全省迎来了社会秩序最为平稳的新阶段,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青海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题中要义。我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就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抓牢、抓实、抓细社会稳定与改善民生同为社会建设“一体两翼”的内在联系,紧紧把握住社会稳定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清方向、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努力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刘法营)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