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可能造成“花海”景区昙花一现

09.10.2018  08:37

  青海新闻网讯

  花海景区,成为目前我省乡村旅游业中新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目前各地花海景区同质化现象严重,盈利模式单一,难以形成产业链。花海景区如何在花海上做文章,做大做长产业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花海”同质化现象严重

  国庆长假,西宁市民王国强带着家人到乡村游玩。第一天,王国强和家人专程前往大通去看“花海”。在这家以“花海”著称的景区,王国强和家人观赏到了各种鲜艳的花朵,有薰衣草、金鸡菊、波斯菊。

  第二天,王国强带着家人又到民和去玩。在一家景区他又看到景区满山的花海。“我粗略看了一圈,发现两个景区的鲜花种类基本一样,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便带着家人原路返回了。”王国强说。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体验乡村生活、享受农村乐趣,成为众多城市居民的心愿。王国强说,去乡村游玩,主要图乡村安静的生活环境和秀美的农村风光。最近去了西宁周边的不少花海景区,发现每个景区的主角除了花还是花,而且花的品种雷同,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觉得各地“花海”同质化现象严重。

  来自甘肃的导游李梅,这两天带着旅行团前往西宁周边几个县的景区,除了大的知名景区有特色,各地新开发的乡村景点基本以花海、徒步栈道、彩虹滑梯为主,总觉得看了一家景区的“花海”,没必要再去第二家。

  李梅说,西宁周边森林资源丰富,乡村景色优美,适宜搞“花海经济”,但要凸显各地特色,一味地模仿别人,吸引不住游客,最终导致“昙花一现”的败局。

  如何摆脱同质化现象对花海景区发展的影响?省农牧厅经济作物处相关负责人说,企业要有自律意识,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同时相关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彰显各地特色,真正让“花海经济”产生效益。

  亟待改善停车难、如厕难问题

  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互助油嘴湾花海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这家景区的入口处,自驾车、旅游大巴车排起了长龙。来自海东市平安区的杨先生说,他是10时到的景区门口,等停好车买到票时已经11时了。在这一个小时里,他被堵在前往景区的村上的巷道里,好不容易到了停车场后,又没找到停车位。

  记者发现,前往这家景区看花海,必须要穿过村庄。而村庄的村道狭窄、拐弯多,不少旅游大巴车进了村庄后卡在路中间,导致许多车挤在狭窄的村道上。同样,在大通一家乡村旅游示范点景区,也因乡村道路狭窄、停车场车位少,不少游客将车停在路边,导致景区周边车满为患,严重影响游客出入。

  与不少花海旅游景区景点车难停一样的是,不少新开发的乡村旅游景点如厕难现象比较突出。有些景区只有一处厕所,尤其到了旺季,游客只能排队上厕所。游客李先生说,有一次他到互助的一家景区去看花海,沿着栈道徒步到半山腰时,他急着想上厕所,找了半天没找到,最后又返回到景区门口。

  今年初,宋先生和朋友到西宁周边一家景区滑雪,进场前突然想上厕所,工作人员却告诉他山上没有建厕所,想如厕必须去山下的酒店。市民宋先生说,无奈,他们卸下滑雪装备,走到数公里外的酒店如厕。“人有三急,出门在外,如厕问题很重要啊。”宋先生的话代表了很多游客的心声。

  农家饭没农家特色

  “到乡村游玩,除了图安逸、舒适的休闲环境,还要品尝乡村农家味的饭菜。可不少乡村旅游接待点菜单上的饭菜与城里的如出一辙,让人突然没了兴趣吃饭。”市民祁先生说,早些天,他带着天津的几位朋友到民和一家景区游玩。到了吃饭的时间,他们选择在景区内吃。但在点菜时发现,菜单上没一样农家特色的菜。

  祁先生说,跟城市相比,乡村游的独特性就在于“野”味十足,不能将城市的东西搬到乡村去,不然就没有农家特色,失去农家特色也就失去了游客。我省各地花海景区应该多下功夫,让游客玩得愉快,吃得也舒心。

  在农家特色菜方面,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一家花海景区颇具特色。这家景区设置了特色餐饮店。每个餐饮店向游客提供不同种类的特色小吃,有土豆、土猪肉、凉面、酿皮、油饼、杂面等,受到游客的欢迎。

  “一方面要把景区建出特色,另一方面要做好吃的文章。如互助的土豆好吃,如果能够将土豆吃出文化味来,就把土豆的延伸价值提高了。”一位业内人士说,乡村旅游不能单靠游客视觉上的感受,而是要建立一套吸引体系,具备多种休闲方式,这样才能产生持久的吸引力。

  鼓励探索“花海+”发展模式

  花海景区如何突破单一的发展模式,成为我省各地花海景区需要面对的问题。海东市乐都区卯寨景区负责人李连和谈及下一步的发展时说,根据景区建设的需要,下一步要在景区附近再修建几座房屋,集宾馆、会议室、餐饮为一体,即建设一个中小型的会议接待基地,让景区始终有经济收入,补齐冬季旅游的短板。

  围绕我省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脱贫攻坚战等机遇,鼓励各地景区探索“花海+”发展模式,把乡村旅游与各地特色产业优势结合起来,促进休闲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鼓励发展以休闲农牧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聚集村,加快休闲农业度假带建设,鼓励在适宜区域发展以拓展农牧业功能、传承农耕草原文化为核心,兼顾度假体验的休闲农(牧)庄;鼓励建设具有科普、教育、示范以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闲农(牧)庄。

  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以西宁农耕文化和设施农业产业圈、海东民俗文化及现代农业特色区、环湖景观旅游及生态农牧特色区、青南藏文化体验及草地畜牧业特色区、柴达木盐湖观光及绿洲农业特色区,黄南热贡艺术及水上体验特色区的“一圈五区”发展格局,打造传统农业观光型、设施农业休闲型、民俗文化体验型、草地生态旅游型、风景名胜依托型等5种发展类型,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