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19.09.2018  16:32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雒婷 摄影报道) 9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脱贫攻坚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根本性问题,瞄准“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和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0.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6.4%下降到2017年底的8.1%,首次降到个位数。目前,6个贫困县(行委)已摘帽,2017年度计划摘帽的7个贫困县有望顺利实现摘帽。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364元增加到2017年的9462元,年均增长11%,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大幅提升,“造血”式扶贫效应日益显现,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攻坚责任不断压实,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为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双组长”、3名副省级领导为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坚持8名省委常委包战区督战、39名省级领导联点督导层层包片结对的责任制度,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形成了压茬推进、狠抓落实的强劲态势。

  制定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提出分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配套颁布“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部门”脱贫攻坚专项方案,形成了贴合我省实际、具有青海特色的“1+8+1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科学制定全省藏区、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规划》,片区脱贫攻坚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同时颁布出台了《青海省农村牧区扶贫开发条例》,使全省扶贫脱贫工作步入法治化阶段。

  脱贫保障务实有力,攻坚基础全面夯实

  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民政低保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2015年,精准识别全省贫困人口16万户、52万人,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扶贫资金切块到县、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使贫困地区有了更多自主权。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1.5亿元。“精准扶贫金融服务热线”的开通,累计落实扶贫再贷款及“530”小额信贷34.3亿元,贫困户户贷率达到57.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省扶贫开发局为省内360个基层乡镇配备专兼职扶贫干事,累计抽调400余名懂项目、会审计、熟悉农牧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各级扶贫系统,先后两批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1.49万名,脱贫攻坚队伍力量得到有力加强。2013年以来,我省共有海南州扶贫开发局规划财务科、河南县扶贫开发局等8个集体、胡进胜、秦海生、马锁安等11名个人荣获国家级扶贫开发(脱贫攻坚)表彰。

  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造血功能得到提升

  围绕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造血”能力这个根本性问题,省扶贫开发局通过产业帮扶、技能培训等方式力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截至目前,先后投入资金58.73亿元,实现了全省44.35万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622个贫困村互助发展资金、4024个有贫困人口行政村集体经济扶持发展资金、39个贫困县(市、区)县级扶贫产业园建设引导资金“四个全覆盖”,做到早投入、早实施、早收益。大力发展扶贫新业态,在29个县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在208个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全省累计实施光伏扶贫项目720兆瓦,产业扶贫方式更加多样,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更加多元。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把就业转移作为贫困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培训贫困农牧民7.4万人次、致富带头人3951人次,70%的受训人员找到了就业门路,稳定就业率达到60%以上。

  加大生态扶贫力度,累计开发生态公益性管护岗位16万个,安排贫困户4.7万人,户均年增收最高达2.16万元。积极开发环境整治、治安管理等公益性扶贫岗位2000余个,实现劳务收入1.78亿元,人均增收4200元。

  加大创业支持力度,联合团省委创新开展“青春创业”扶贫行动,累计投入担保金40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3.04亿元,扶持1100余名青年创业,带动8017名贫困人口和青年人就业增收。

  行业扶贫持续加力,民生短板不断补齐

  2013年到2015年全省搬迁安置4万户、17.6万人的基础上,2016年以来,精准锁定5.2万户20万农牧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4万户11.89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我省全面落实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和藏区六州全部学生15年免费教育政策,每年约80万名学生从中获益;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东西协作机制,采取异地办班方式向东部发达省市输送农牧区学生9500余名;深入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坚持杜绝因贫辍学现象发生,2.36万名辍学生重返校园,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

  为避免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省将大病集中救治扩大到14个病种,大病医疗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织密了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四道保障线,扎实开展“三个一批”健康扶贫行动,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费比例下降到平均6%,同期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7.8万人减少到3.8万人。

  同时,各行业部门坚持多方联动、协同作战,累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157.7亿元,深入实施十个行业扶贫专项行动,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短板。

  扶贫理念深入人心,攻坚合力更加凝聚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0.9万名党员干部与16万贫困户结对认亲,13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2500家省市县定点扶贫单位与1824个“三类村”建立了帮扶对子,428家民营企业(异地商会)与577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4.5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浙江六省(市)累计落实援青资金79亿元,其中83%的资金用于民生项目和扶贫开发。争取到的辽宁、江苏援青资金4.78亿元、国际农发基金贷款7.13亿元,有力助推了全省扶贫脱贫进程

  下一步,省扶贫开发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攻坚责任;进一步坚持精准方略,落实各项政策;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合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从严监督执纪;进一步强化精神脱贫,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全省脱贫攻坚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