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憨儿”洗车行的 “孩子们”

22.02.2019  16:24

  青海新闻网讯 走进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川南路的“喜憨儿”洗车行,就看见几个洗车工为刚冲洗干净的车辆喷泡沫、刷车轮……他们细致擦洗、神情专注。工作间隙,几个员工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一群有着不同程度心智障碍的“喜憨儿”。

  “喜憨儿”是对心智障碍者的爱称,包括自闭症、唐氏综合征、智力障碍、脑瘫等患者。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吴岩检向记者介绍,全国第二次残疾人口普查显示,“喜憨儿”是所有残障人士中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之一,实际就业率还不到5%。盲人、肢体残障人士可以通过按摩、工艺品加工、艺术创作等技能培训就业,而“喜憨儿”很难适应社会,无法正常生活、工作,这个群体就业成了社会“难点”。

  2016年,为了能让“喜憨儿”们融入社会,青海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在借鉴外省成功的经验上,结合我省残障人士就业现状探索创办了这家洗车行。如今,洗车行共有24名“喜憨儿”,每人每月可领取12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工资。

  在这家洗车行没有老板和员工的区别,负责管理洗车行的冯荣富与“喜憨儿”们常常开玩笑,把他们逗乐的同时,自己也捧腹大笑。他们的智力就跟七八岁孩子差不多。“他们都是孩子,不是员工。”冯荣富始终称呼他们为孩子。其实,他们中最大也就比冯荣富小四五岁。“孩子们”在洗车间隙都喜欢跟冯荣富或耳语、或依偎、或搭背、或打闹,亲昵如父子。

  洗车时,大家采用“分工协作、团队作业”的方式完成一次洗车的整套工作。冯荣富说:“普通洗车行一两个人就可以擦完一部车,我们需要5至6个人完成。”此外,洗车行还配有一名监督员,负责监督洗完车后的检查和挪车工作,有洗不干净的地方他会指出,需再次清洗。

  整个洗车流程要在半小时之内完成,和其他洗车行一样,干净程度更没有“打折”,具备同行业竞争水平。“我们不能用爱心来‘绑架’顾客,不然时间一长洗车行经营不下去不说,这些‘孩子们’也将失去就业的机会。”冯荣富说。

  29岁的陈聪做着最后的轮胎擦拭工作,他每天工作都是兴致勃勃地,见人先敬个礼。当他第一次轮休时,还闷闷不乐地找到冯荣富问:“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你不要我了。”

  洗车行的元老员工许焱哲,智力相当于一个6岁孩子的。一开始,他每天都离不开母亲的照顾,还不爱洗脸洗脚,每天臭烘烘的,来洗车的顾客都敬而远之。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就业科科长李宏斌发现问题后,让他每天回家洗脸洗手,并在微信群里发视频督促。

  几年下来,许焱哲的自理能力显著提高了,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也自信了。母亲何红灵感触最深:“30岁的小伙子,以前事事靠我,生活不能自理,自从在洗车行工作后,知道了规章制度是什么,知道了认真工作之后有回报的道理,自理能力显著提高,下班回来也爱和我们聊天了。”许焱哲悄然发生的改变,也改变了他的家庭,父母为他的将来也更放心了。

  今年1月,“喜憨儿”洗车行又在城东区开了一家分店,让30多名“喜憨儿”有了工作。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将计划再开3家分店,以此推动我省的“喜憨儿”们批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