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数字看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卫生计生战线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新思路,坚定不移贯彻执行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砥砺奋进,全省卫生计生事业是投入力度最大、改革力度最强、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得感最多的时期。
据统计,五年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卫生事业资金417亿元,2015年全省卫生总费用达到215.83亿元,较2012年增长51.47%,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7.52%提高到8.93%,其中政府卫生支出比例由43.30%提高到49.61%,居民个人支出比例由同期的26.7%下降到23.9%。2016年全省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1.53/10万、9.7‰和11.98‰,较2012年分别下降12.8%、22.9%、21.5%,人均期望寿命从2010年的69.96岁增长到71.7岁,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人口均衡发展态势良好
至201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3.46万,总和生育率1.68,计划生育出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8%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2年的109下降到107.6,基本回归正常,呈现出持续适度稳定的人口发展态势。“康福家”行动扎实推进,累计创建示范乡镇(街道)156个、示范村(社区)2133个、示范户8万个。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金标准逐步提高,各类扶助政策惠及153.8万人次,发放补助金4.98亿元。
卫生计生队伍恪尽职守
全省广大卫生计生人员认真履行服务群众健康“守门人”职责,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维护各族群众健康筑起了坚实防线,先后涌现出吴阶平奖获得者吴天一,白求恩奖获得者王世康、南忠、赵生秀,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赵生秀、泽仁娜姆、索玉梅等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以及韩慧英、才仁松保、郭尖措、尼玛、仁青等无私奉献、道济天下的先进典型,省藏医院主任医师尼玛获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陆长清、王常绮,省藏医院主任医师桑杰获得“全国名中医”称号,他们的事迹是全省医务工作者的代表和缩影。
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措施全面落实
玉树、果洛两州纳入国家三省(区)藏区包虫病综合防治体系,全省累计筛查人群391万人,确诊患者1.3万人,全部给予免费药物或手术治疗,有效遏制了包虫病流行蔓延的态势。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98%以上,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覆盖所有县(区),29个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乙肝发病率总体保持下降趋势,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全省连续5年未发生人间鼠疫,连续9年未发现新增克汀病病例,连续16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报告。
健康环境不断优化,创建3个国家卫生城市、8个卫生县城(乡镇),建设农牧区卫生户厕66.48万座,普及率达到69.17%,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43个县(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现县级全覆盖。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素养同步推进,健康教育万里行活动覆盖全省95%以上地区,受益群众达920余万人次,并被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评为优秀案例,2016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8.16%和31%,较2012年分别提高5.16和16.4个百分点。
卫生计生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坚持“人才兴医”战略,累计培训各类卫生计生人员18.56万人次,招收、培养农牧区定向医学生1647名,安排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214名,招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231名、村医346名,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医学毕业生4000余名。据统计,2016年全省卫生计生人员总量达到4331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917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30.1%和31.1%;全省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4.67%,较2012年提高9.4个百分点,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3名、青海省优秀专家19名、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60名。
科技创新与学术研究取得新成果,高原医学、地方病防治和藏医药学领域研究优势凸显,科研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评审建设5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个培养单位、35个县级临床特色专科,共承担部级科研项目3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9项、省级项目138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药科技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发表SCI论文107篇。
改革红利普惠各族群众
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补齐关键缺项,加快“立柱架梁”,奋力推动综合医改向纵深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以药补医机制全面破除,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成效明显,薪酬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先住院后结算、无假日门诊、优质护理、日间手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临床路径管理等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国家评估考核中位列全国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第三名,西宁市和互助县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中分列城市第四名和县级第五名。全民医保体系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付比从改革初的104元、37.7%分别提高到680元、78%,累计为15.9万名大病患者支付大病医保费用8.38亿元,救助住院贫困家庭患者13万人次,支出救助金3.5亿元。药品供应保障新机制运行平稳,通过省级统一招采、省际间联合采购、全面推行“两票制”,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中标价平均下降49.45%、39.98%,累计减轻群众用药负担13亿元以上。分级诊疗制度巩固完善,组建3个省级区域医联体和5个专科联盟,各市(州)均组建了市县乡紧密型医联体。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包和个性化需求服务包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开,签约服务覆盖率达43.1%,重点人群签约率达59.04%,居民15分钟内到达最近医疗定点的比例超过80%以上,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远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中藏医药传承创新蓬勃发展
新建和改扩建中藏医医院17所,配备中藏医药特色设备2.1万件。中藏医医院内涵建设不断强化,3所中藏医医院达到三级标准,35所中藏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建设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重点学科5个,省级中藏医重点专科32个,建设基层中藏医馆275个,培养中藏医药博士、硕士110名,藏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养生保健“七位一体”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全省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0.1%的乡镇卫生院和75.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各级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设有中藏医科室的机构占35.5%,设有中藏药房的占61.3%。
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改善
累计实施基层卫生、妇幼健康保障、重大疾病防控、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和省、市(州)级医疗机构等建设项目1977个,总建筑面积125.75万平方米,总投资56.73亿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和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284个和35229张,分别较2012年增长5.79%和35.4%;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为2.39人和2.50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为1.72人和6.10人,分别较2012年增加25.13%、42.05%、61.32%、12.96%,县、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率分别达到62%、71%、100%,基本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的目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建成率分别达到90%、85%、95%,远程医疗系统覆盖所有贫困县。
健康扶贫政策措施有效落实
精准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行动,挂图作战、脱贫组织保障、三级责任包干、四色图标管理、“双签约”等攻坚措施卓有成效,“六减四优先十覆盖”承诺全面兑现,各级医疗机构累计减免费用720万元;全省因病致贫返贫摸底人数32194人,罹患14种大病1920人,已救治1056人,救治比例55%;贫困人口慢病签约率为53.07%;2017年底可达到100%。省内外各层级卫生对口帮扶措施全面落实,扶贫助残项目落地见效,10163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获得免费手术治疗,869名先心病和651名唇腭裂患儿得到资助手术治疗,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农牧区因病致贫返贫存量不断降低,增量得到有效遏制,省卫生计生委被评为全省行业扶贫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