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谱写海东发展新篇章

14.01.2016  17:53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推动海东全面走向小康社会。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在“四个全面”提出一周年之际,梳理海东市各项工作,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在海东市产生着重要影响,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精准发力,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简政放权和对外开放,倾力做好精准扶贫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向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海东的目标阔步前进。

  以精准扶贫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在2014年之前,互助县西山乡郑家山村还没有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娶不上媳妇成了村里最大的难题。但是,在搬迁至塘川镇以后一年时间里,这个村有13户娶了媳妇。

  近年来,海东市重点组织实施了以集中搬迁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易地搬迁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搬迁农户近1.1万户4.5万人。同时,在整村推进工作中,海东始终坚持“省负总责、市级统揽、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扶贫整村推进工作也经历了从单一的扶持种养殖业到扶持三产、产业化连片种植等过程,形成了单村推进、产业化带动、集中连片、大户带动、股份合作带动等方式,涌现出平安区三合镇窑洞村村企共建、循化县白庄镇集中连片、互助西山乡产业带动和循化县联户入股合作经营等整村推进效果明显的连片开发模式。目前,全市集中连片开发村占实施整村推进村的90%以上。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向贫困宣战,“精准扶贫”可以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

  “十二五”时期,海东市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73.8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9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5400多元增长到2014年的6978元。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得到夯实,94个乡(镇)全部通畅,1587个行政村全部通达,行政村村道硬化1237个。解决了38万人饮水安全(困难)问题。590个村庄的通信设施建设完成。

  针对人多地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富余劳力较多的实际,海东市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任务来抓。以科技培训为切入点,通过采取“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务工技能和就业能力。形式多样的培训,使大批农民掌握了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培养了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并输送了一批具有专项技能农民到市内外企业稳定就业。产业扶贫扎实推进,全市特色种植业累计投入1.1亿元,农区畜牧业累计投入5.8亿元;第三产业累计投入1.6亿元,扶持运输户8235户;绿色育苗产业累计投入1300多元;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近1亿元。

  此外,中央国家机关、省、市、县(区)定点帮扶单位,为贫困村每年捐款物达700多万元。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了“户帮户、一扶一”结对帮扶活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深入了解被帮扶贫困户家庭情况,资助贫困大学生,慰问贫困儿童及留守儿童,实实在在地为贫困村办实事、办好事,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

  各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在海东市政府网上,点击进入“海东市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各个部门负责的审批项目名称、审批对象、设定依据、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结时限、需提交的材料、承办部门、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内容都一目了然。这是海东市进行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的成果之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海东各个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领域、一些事项、一些举措初步形成了海东特色和亮点。

  在改革过程中,海东市加快推进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市级政府机构完成精简合并,各部门“三定”方案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已实施。六县(区)事业单位共撤销整合341个,新成立239个,规范设置241个,总体精简100个。市级行政审批事项通过五轮清理,取消下放128项,保留104项。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全市新设企业4388家,新增企业数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数的54%。

  社会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民生事业“六大公共服务体系”改革顺利推进,加大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力度,并积极谋划市场化运行机制。深入谋划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字号”试点工作,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定、土地确权整县推进、“三规合一”等其他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此外,在农村公路建设、造林绿化、劳务输出等领域探索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首批105名政府雇员招聘工作已经完成。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农村金融指导员、联络员、特派员全部配齐,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三农惠民”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全部到位。

  以依法治市对接全面依法治国

  近年来,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海东市在全市公民中连续实施了“法制宣传教育六个五年规划”,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寺院活动。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出、法律咨询、法制新闻、法制展览以及法律案例大讲堂、法制宣传教育小手牵大手、“送法下乡”和“双进户”、机关单位与农村结对子活动,使法治真正融入到海东市民的生活中。

  针对撤地设市以来各类重点项目多、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实际,海东市在重点项目领域出台了《关于海东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问责办法(暂行)》,包括制订依据、适用范围、施行时间等内容。其中重点从不按规定程序办理项目、不按时按进度开完工等方面列出了20种予以问责的情形;明确了“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告诫、诫勉、通报批评”等8种主要问责方式。

  严格执行《海东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办法》《海东市政府重大决策规则》等“四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广泛听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市、县两级政府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接、放、管”,将简政放政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围绕减少审批、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在提高行政效率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最大限度整合政府部门分散交叉的职责,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和管理平台。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15年,海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持续加大作风建设明察暗访力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开展明察暗访和集中检查345次,下发检查通报85批(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纪律问题26件,涉及党员干部79人。市纪委分两批对1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

  去年年初,海东市共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53份,覆盖各县(区)、市直各单位,督促限期整改落实,对检查中问题较多的地方和单位进行约谈,先后对两个县纪委、两个乡镇党委、两个乡镇纪委、一个县直机关单位党委、纪委启动问责,以追查倒逼责任落实。

  去年7月,海东市各县(区)严格按照“乡镇纪委书记为副科级,专司纪检工作,履行监督责任,乡镇党委副书记不再兼任纪委书记”和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条件要求,调整充实乡镇纪委力量,全市94个乡镇专职纪委书记全部配备到位。这些都是海东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海东市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推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自“八项规定”下发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对175名违反作风建设规定措施的人员作出了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以及诫勉谈话、警示约谈、通报批评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