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四个转变”强音——写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之际(一)

20.05.2017  16:51

  

  关键时期的关键指引影响着历史的轨迹,正当其时的正确决策引领着发展的进程。从这个结论上来说,2016年,必定在青海发展的大事记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四个扎扎实实”把握时代、高瞻远瞩,是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的伟大指引,犹如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了青海各族人民追逐梦想的航程。

  2016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为了大力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落实,会议提出了“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的新思路。“四个转变”是省委深刻认识和把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正确决策、科学决策,是在治青理政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四个扎扎实实”和“四个转变”是关键指引,是正确决策。

  如果说,“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那么,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就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体化、实践化的结晶。“四个转变”是新思路、新理念,也是新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紧紧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锚定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新目标,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增光添彩。

  

  伟大的理论总是具有着开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实践性,“四个转变”彰显着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的构建模式。

  “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就是把青海潜在的生态价值变成最大的现实发展优势,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在资源富集、生态脆弱地区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是青海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就是充分利用多民族聚居的文化优势和民族政策红利,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为青海社会稳定、产业壮大、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发展支撑。

  “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就是主动把青海发展放到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大布局中去谋划,找到更多的结合点,把握更多的主动权,以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实现自身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是实现内外联动的发展动能。

  “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就是必须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提高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效应,形成发展与保护、保护与民生的良性循环,是实现绿色富民的发展目的。

  “四个转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四位一体,缺一不可,实现了青海发展方向、发展支撑、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的辩证统一。

  “四个转变”上承中央精神,下接省情民意。“四个转变”与“四个扎扎实实”“深度融合”,无论从青海发展的趋势来看,还是从青海的比较优势来看,都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强力抓手,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个转变”标志着省委班子对省情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昭示着治青理政理念的历史性突破。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四个转变”进一步激活了广袤的青海大地,具体生动、成效卓著的实践,宣示了它的站位高远、科学有度,展示了它的巨大的催生活力和直指人心的感召力。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高歌猛进,“碧水蓝天行动”、“家园美化行动”、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成效斐然,具有青海特点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梁八柱”不断健全,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深入人心。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开展围绕“四个转变”推动海西“四个走在全省前列”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率先在全省开展“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试点工作,响亮提出2017年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2019年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藏区幸福安宁示范区,2020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国藏区前列,成为全国范围内加强和创新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典范。

  今年全省“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表示,将尽快搭建起青海在丝绸之路上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联通内外的商贸物流大枢纽、产业深层对接的大平台、人文交流合作的大舞台,开创向西开放新格局,让“一带一路”朋友圈充满活力;积极融入国家能源革命战略体系,启动国家绿色能源示范省建设,建设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构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元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和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构筑具有鲜明地域优势和高原特色的生物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我省东部城市群建设与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有效对接……全省各地各级“智库”积极行动起来,为如何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有效拓展发展新空间出谋划策。

  位于九曲黄河第一弯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为抓手推进生态生产生活联动,让更多牧民转入二产、三产,造就了青海省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全省第一个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基地面积最大牲畜头数最多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第三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示范区,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广大牧民群众积极响应生态移民政策,放下牧鞭转产创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入了治多县嘎嘉洛帐篷设计合作社;在三江源水源保护区,祖辈以放牧为生的卓玛才让,已经转身成为青海聚能瀞度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化验员;在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哈勒景村,生活在由蒙古、回、汉、藏四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的拉毛扎西传为美谈……不胜枚举的人和事,成为践行“四个转变”的生动缩影,“四个转变”已经化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才能在认识过程中坚定理论自信。

  我们深刻体会到,“四个转变”是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理论引领的特色实践。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共同作用,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四个转变”是青海根据省情实际补短板、破瓶颈、求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践切入点。

  我们深刻体会到,“四个转变”是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作出的符合省情实际的决策部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的根本路径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个转变”将青海如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个实践问题具体化、行动化、目标清晰化,带有浓郁的实践特色,这个实践特色就是中国特色在青海大地上的具体体现。

  我们深刻体会到,“四个转变”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如期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为目标的行动步骤。“四个转变”正是聚焦青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抓重点、补短板,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均衡性的行动步骤,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是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引领性。

  “四个转变”上联总体布局,下接省情实际,在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思想内涵上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些战略举措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四个转变”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坚持和继承,而且是对当今实践的凝练和升华,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引领和创新。“四个转变”新就新在“转变”上,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体系更完整、逻辑更严密,目标更明确、行动更有力。

  

  “四个转变”作为治青理政的最新成果,既是顶层设计,也是战略引领,在这个大棋盘上,只有把每一招都下好、下到位,才能互为犄角、取得完胜。

  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环境保护上,要以联动的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法治的思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开放的战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科技的支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建设上,要着力打造好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美青海、青海湖、中国夏都等绿色品牌,增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科学性、开放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必须坚持以各族人民为主体,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抓住团结和进步两个关键。抓团结就是抓稳定,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各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抓发展就是促进步,继续抓住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特色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着力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着力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努力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就是要更加注重对国家战略的深度研究和深度融入。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变有限为无限、变一极为多极,推动我省由向东开放末梢加快转变为向西开放前沿;积极融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深入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有效发挥生态的最大潜力,实现青海的绿色崛起;积极融入世界新经济发展主潮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绿色循环低碳方向,推动新动能加速成长,传统动能转型升级,让青海制造、青海品牌走向更远;积极融入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主动对接国家精准投资补短板的领域,不断增强青海长远发展的后劲。

  努力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核心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生产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必须形成发展与保护生态、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良性互动互促的局面,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用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努力夯实基本面、增进新动能、打造增长点;必须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典范,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多种方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休闲农牧业带动“隔二连三”,增强农牧业发展动能。

  “四个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共同推进,综合发力。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把握好民生民心民力的结合点,把握好生态生产生活的关键点。转变,在于改革创新;转变,在于强劲动能;转变,在于苦干实干。

  

  办好青海的事,关键在党。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关键在党的强有力领导。

  全省党员干部是实现“四个转变”的排头兵、先锋队,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必须做到在信念上坚定不移、在态度上坚决服从、在行动上步调一致,容不得半点含糊。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抓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抓纪律,强化党内约束,抓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抓廉洁,坚决杜绝腐败。

  全省党员干部要继续秉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在持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不断锤炼党性、夯实作风、增强本领,不忘初心,殚精竭虑,以“四个转变”推进落实“四个扎扎实实”。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壮志谱新篇。今日之青海又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乘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东风,“跳起来摘桃子”,撸起袖子加油干,锚定新目标,迈向新胜利,咬定“四个转变”不放松,推进落实“四个扎扎实实”,谱写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新篇章。(赵丕权)

  

二论学习贯彻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转变”首先在于思想观念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公安厅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