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建设从起势迈向成势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你印象中的青海是什么样的?是72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上的青海湖、戈壁滩、大草原,还是广袤的盐泽、丰富的光照、充沛的水源、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绿色无污染的天然草场?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了产业“四地”建设重大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虽然生态极其脆弱,但是气候冷凉、自然优美、资源富饶,天然草甸和充足的光照为产业“四地”建设提供了独特优势。青海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刷新了青海固有印象——
盐湖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产业竞争力持续加强;清洁能源为全国能源转型提供“青海样本”;世界级生态旅游品牌越发闪亮;众多有机农畜产品成功出青,“青字号”品牌越叫越响亮……
从起势到成势,青海在加快推进产业“四地”建设上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稳步高效推进“四地”建设
高原内陆省份的青海,一直将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视为重大课题。
回首2017年,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依托盐湖全国战略性资源优势,打造千亿元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新动能、构建新支撑,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后劲更足、效益更好”……
历时五年,青海从“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出发,到“四个转变”,再到“一优两高”;从“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到“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从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再到“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路线图”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青海,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亲自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重大战略,提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
在此基础上,青海省委省政府带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政治决心,奋起而行、铆足干劲、开足马力,聚焦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稳步高效推进产业“四地”建设。
2021年7月以来,青海加快建立省部联合推进机制,相继与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编制印发“四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路线图”“施工表”,“四地”建设列入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蓝图绘就鼓舞人心,号角嘹亮催人奋进。产业“四地”建设随之按下“快进键”。
青海各相关单位、部门甩开膀子、撸起袖子、挑起担子,围绕产业升级、科技赋能、企业培育、要素保障等重点,推进落实省部联合印发的产业“四地”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工作方案,统筹各方力量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推进措施,加快项目建设、做强市场主体,深化科技赋能、优化服务保障……
清洁能源大步迈向发展新蓝图
作为“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和“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总装机容量3284万千瓦的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加快清洁能源建设、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信心决心全面展现给全国。
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以光伏产业为核心,以“光伏发电”“沙漠治理”等为重点,采取“板上发电、板间放牧、板下治沙”的方式,实现土地综合利用,最大程度放大基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隆基青海1GW高效光伏单晶组件制造基地是入驻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企业之一,该项目将加速推进低成本高效光伏组件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光伏制造光伏”的理念将对全州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
由风生水起走向风光无限,海南州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只是青海在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一排排风力发电机不舍昼夜地运转,一座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矗立在高原大地……这是青海大地驱车而过时,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依托丰富的风、光、水、热能资源禀赋,青海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清洁能源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青海清洁能源领域成就依然令人瞩目:高景太阳能50GW直拉单晶硅棒二期15GW、晶科能源一期20GW单晶硅棒、丽豪半导体一期5万吨高纯多晶硅等光伏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天合光能单晶拉棒、太阳能电池项目顺利开工,光伏制造全产业链优势更加凸显;弗迪电池年产10GWh动力锂电池项目30条生产线投运,泰丰先行16万吨高能密度锂电项目部分进入设备安装调试,时代新能源等全球头部企业锂电项目加快推进,锂电产能接近全国产能三分之一;中复神鹰1.4万吨高性能碳纤维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国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诺德新材料4万吨电解铜箔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持续壮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能源”“能源革命”“绿色转型”等关键词勾画出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蓝图。
如今的青海面向西北、服务全国,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青海贡献,这是承诺,也是责任,更是青海不懈的追求。
盐湖产业技术支撑注入新动力
青海有大大小小盐湖一百多个,氯化钾、氯化锂、氯化镁和硫酸镁资源储量均居全国之首,氯化钠和溴资源储量在全国位居第二,这是大自然赋予青海宝贵的资源禀赋。
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禀赋,青海盐湖产业发展也迎来新突破,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碳酸镁示范县建成投运,钾肥、碳酸锂产业稳步发展……
与此同时,一个针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全新解决方案开始推进。全省首个“揭榜挂帅”项目“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开放式创新形式,最大程度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借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解决盐湖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既是一次尝试、一个开端,也将会是一个里程碑。
技术支撑为盐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驱动力,而盐湖产业未来也必将在高效清洁能源利用、新能源汽车、高分子材料制造等更广泛的领域呈现更大价值。
一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下,青海盐湖着眼传统产业逐步转型升级,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不断创新技术,从强链延链补链入手,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工业经济向低碳环保循环方向转变的绿色发展之路。
自此,盐湖产业发展一路乘势而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实现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率先实现国内IBC电池工业化量产,成功突破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碳酸镁示范线建成投运,碳酸锂产业稳步发展。并且,盐湖股份重磅回归,2022年第一季度盈利超过3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左右……
青海盐湖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盐湖股份公司按照“稳定钾、扩大锂、突破镁、开发钠、开发稀散元素”的“十四五”发展战略,投资70亿建立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是贯彻“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落实“十四五”生态盐湖产业发展规划“扩大锂”战略部署,尽快成为新能源领域“护航者”的重要举措。为开创盐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积蓄力量。
生态旅游
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
中国最美湖泊的青海湖、百亩油菜花海的门源、千米观湖栈道的龙羊峡、原始森林的互助北山、巧夺天工的坎布拉……青海自然景观从冰山、雪山、山地、森林,到戈壁、草原、湿地等一应俱全,草原风情、民俗文化、遗址古迹、珍稀生物等资源特色各异。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青海从未停歇探寻的脚步——
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以国际视野、生态视野、文化视野,建立健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标准体系,青海打造了一批具有青海特色的以重点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线路和自然人文为主的生态旅游风景道;制定《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任务分工》《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2022年—2025年工作要点》《青海省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年—2025年)》等,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过去一年,全省4个乡镇、6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重点村;新增6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3家高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西宁市被列入国家旅游城市布局和旅游枢纽城市建设;茶卡盐湖、金银滩—原子城5A级景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大美青海生态旅游”广告登陆央视频道循环播放,互联网搜索指数大幅攀升,话题播放量突破23亿人次。
与此同时,全省乡村旅游进入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逐步形成了一大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特色品牌,许多昔日偏僻的乡村,迅速成长为新兴旅游目的地,为青海旅游业注入强劲动力。
绿色有机
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
以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为路径,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青海朝着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阔步向前,交出了崭新的绿色答卷。
2022年以来,全省有机认证监测草原面积突破600万公顷,成为全国有机草原认证面积最大的省份。打造青海青稞、藜麦总部经济基地,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15个,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累计输出牛羊肉、油料、青稞、露地蔬菜、枸杞等大宗绿色产品80余万吨,价值130亿元,农畜产品出口达到近亿元……
这张成绩单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蹄疾步稳的烙印。
作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要内容的牦牛藏羊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包括了省、市(州)、县、乡(镇)四级追溯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原产地的全程质量控制和信息采集,高品质有机牦牛藏羊及其产品可全程追溯,实现产销可对接、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生产消费互信互认。
全省有部署,市(州)县抓落实。自此,牦牛藏羊追溯体系建设稳步有序展开。
“品质是品牌的生命线。建立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将补齐牦牛、藏羊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短板,不仅有助于倒逼生产、加工等环节提高产品品质,也将助推‘青字号’特色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青字号”农畜品牌打造的成效愈加凸显,青海牦牛、青稞等16个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央视及北上广城市发布了品牌广告;雪域丰润、三江黄金牧、杞皇等6个品牌入选中国农垦品牌名录;鲑鳟鱼养殖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和出口欧洲许可,成为国内唯一获准出口的省份……
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绿色”“有机”成为青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