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半学堂”解了家长后顾之忧

11.08.2015  02:57

   “四点半学堂”解决学生家长管护、教育忧虑;“心愿墙”让群众敞开心扉说出梦想;工作人员送医上门办理暂住证……这是近日记者从乐都区碾伯镇新乐东大街社区了解的。自从“三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新乐东大街社区党支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先后制定了与众不同的便民措施,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赏。

  “四点半学堂”让孩子“不流浪”

  由于工作繁忙,每天上下班的时间和孩子上下学时间相冲突,孩子的管护和教育让社区大部分家庭感到头疼和担忧。为此,新乐东大街社区居委会开办了一个“四点半学堂”,负责孩子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教育和娱乐,解除了家长的忧虑。

  在新东乐大街社区二楼,有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用作孩子们读书、写作业的课堂,这儿就是“四点半学堂”。记者看到,十几平方米的屋子内,整齐地摆放着几张桌椅,就像普通教室一样,书桌两旁放着大书架,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

  “我们社区有很多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们放学时间是不同的,孩子们放学之后,没有辅导功课和写作业的地方,我们就让家长把孩子们送到‘四点半学堂’,让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新乐东大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李琳告诉记者,成立“四点半学堂”的目的就是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照看孩子,同时避免孩子放学期间前往不良场所,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李琳告诉记者,“四点半学堂”由社区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负责按规定时间开关门,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整理玩具和书籍,看管孩子,陪孩子学习娱乐。每个工作日下午4点半到6点半为“四点半学堂”的开放时间,负责人员会提前开门等候孩子,并且陪伴孩子,直到家长来接。

  “心愿墙”圆居民梦

  在新乐东大街社区内,有一面心愿墙,社区的居民可以在这里填写下自己的小小心愿。已经60多岁的老党员刁尚贤看到社区有这么个心愿墙,就把心愿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贴了上去。他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合适的老花镜。这张小纸条被细心的社区党员志愿者看到了,为了达成刁大爷的愿望,社区志愿者出资为他购买了一个质量较好的老花镜,并亲自为刁大爷送上门。

  “老啦,眼睛不好使,去社区看到有个心愿墙,我就把心愿写了上去,贴在心愿墙上,没想到被工作人员看到了。真的很感动……”刁尚贤老人说:“当时自己也只是试了试,没想到工作人员真的给我送来了,哪能不被感动呢,这么细微的东西他们都想到了。”

  贴心服务感动老人

  吴兰梅老人是一位独居老人,由于老伴去世,自己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自己无法到医院就诊,社区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便联系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为吴兰梅老人上门诊治。有一天,由于天气太热,吴老太太的高血压病又犯了,晕倒在自家的楼道里,正好遇上在社区里巡查的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马上联系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得知吴老太太的病情必须住院,就带着吴老太太到医院联系床位,住进了医院。事后,新乐东大街社区便会每天派两名工作人员去照顾吴老太太。

  “哪里会想到社区的这些孩子们每天都会来照顾我,虽然我没有孩子在身边,但他们对我的关心比自己的孩子都要多啊!”吴兰梅老人说,社区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以及无微不至的服务,让她深受感动。

  就是这样,乐都区新乐东大街社区的服务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在完善社区治理机制、释放社区活力、关爱社区居民等方面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自“三基”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新乐东大街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围绕“让广大居民共享顺心、舒心的贴心服务”主题,强化“重点工作出亮点、难点工作求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发展思路,为构建居民“满意社区”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搭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新平台,创建了党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新机制,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扎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