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硒”望的田野上

22.09.2018  10:22

  青海新闻网讯 2010年初,海东市平安区7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探明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壤含硒资源。与全国其他硒区相比,平安的土壤平均硒含量达到0.44mg/kg,超过全国平均值,平安被誉为“富硒”区。自此,这个曾经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在这片“硒”望的田野上,掀起了一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急速转型的浪潮。

  从起初的蹒跚学步,到2015年平安位列“中国十大富硒之乡”,再到如今富硒农业总产值达34891万元,富硒农业产业增加值达19420万元。平安借助富硒这一资源,农牧产业发展从农户到基地,从基地到企业,开始一步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当地农牧产业来了个华丽转身。

  海东市平安区白沈沟,这个曾经农牧业发展平平的地方,最早开始在这片“硒”望的田野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八年后的今天这里连绵几公里的温室大棚横卧在富硒的土地上,连连创造着高收益农业的神话。

  “我现在承包了20公顷的富硒土地,专门种植特色瓜果和蔬菜,今年一温棚的水果黄瓜卖到了30元一公斤,总产值达到了4万多元。”白沈沟特色种植户辛有芝明白,这么高的收益不光是特色品种的原因,更多的要依赖当地的富硒资源。她指着西南方向的几个温室大棚告诉记者,五年前那里还是一片当地农民们懒得耕种的荒地,如今被奔着富硒资源而来的山东夫妻孟爱凤夫妇,充分利用了起来。

  “这个长相像羊角的是羊角蜜,是我们从山东引进来的新品种,是目前种植的主打产品,每亩地净收入能达到8至9万元。同样的种植面积,在山东老家就种不出这个收入。”孟爱凤的加入创造了在1.2公顷的富硒土壤里,种出了150多万元的收益神话。巨大的经济利益背后,是富硒资源带来的希望,“硒”望又直接推动着当地富硒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正在举行的青海首届农民丰收节暨青海高原第三届农产品展交观摩会上,辛有芝和孟爱凤的特色水果和蔬菜,也静静地躺在海东市特设的富硒展厅里。“时间太远的咱们不提,就从海东举办的第一届农展会来说,那时的富硒产品只有马铃薯、小麦以及常见的果蔬。”平安区富硒管委会副主任王连忠,指着展厅里琳琅满目的产品说道,如今平安的富硒产业已经拥有了果蔬生产基地、饲草种植基地、马铃薯种植基地、牛羊肉生产基地、禽蛋生产基地、大蒜种植基地等六大富硒种植产业。也因为种植产业的发展,催生出了如富硒薯片、富硒燕麦片、富硒苦荞面粉、富硒蒜酱等热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富硒农副产品。

  “从发展富硒资源到规划发展富硒产业,平安正在走出一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发展之路,正在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农副产品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王连忠介绍,目前平安区马铃薯、大蒜、燕麦、禽蛋、牛羊肉等五大富硒全产业链已现雏形;金丝皇菊、苦荞、特色果蔬、油用牡丹、食用百合等富硒特色产业已具规模;反季节种植的富硒羊肚菌已经培育试种成功。随之而来的是平安中华钙果、富硒中藏药材培育进入关键阶段,一个依托富硒资源开发食药同源的健康农牧产业,正在逐步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平安富硒主导产业优势也日益凸显,通过富硒资源坚持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必将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致富的希望,会是经济增长的新爆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