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在青海:藏觅公社寻觅“互联网+”创新梦

02.03.2016  10:33

  

藏觅公社给合作农户分红 孙肇明摄

  在2015年6月举办的“中国社会企业论坛返乡创业项目路演”中,我省唯一的参赛团队——来自门源回族自治县的“藏觅公社”从全国严格遴选的20家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取得全国五强的优秀成绩,并获得5万元奖金和多家投资机构的关注。

  提起当时的场景,“藏觅公社”的总经理马智裕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很兴奋:“能进入遴选的20强就已经很高兴了,获得全国五强确实有些意想不到。”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也罢,离开创新都寸步难行。

  马智裕和4位校友大学毕业后,就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以及家乡的特色资源,创立了门源县首个由专业级市场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藏觅公社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自己“互联网+”创业创新的青春梦。

  毕业后多年打拼,一直想回到家乡做点事,眼看家乡变化越来越大,旅游市场的持续走热,加上网上旅游服务体验也逐渐兴起,五个年轻人就思考:为何不利用网络优势,依托家乡独特的旅游资源做点文章?

  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藏觅公社”就是在这种思考背景下于2015年3月应运而生。

  在门源县浩门镇头塘村记者见到了看上去还一脸孩子气的马智裕,他说:“随着80、90后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传统旅游发展瓶颈等问题的出现,我们发现私人定制、个性化定制、乡村旅行、亲子游等带有情怀系列的重体验、轻游览的旅行活动,越来越受中高端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我们就联合浩门镇头塘村的农户,把房屋改造为民宿或者农家乐,并推出特色餐饮接待、特色民俗表演等,打造旅游电商平台。”

  将接地气的农户与高端消费人群、城市与乡村借助互联网建立以信任关系为依托的社群关系,实现线上到线下交易的闭环。既弥补了旅游产品覆盖率的问题,又改变了传统农业、农产品的成本结构、提高了农民留在乡村创业的积极性。

  已经50多岁的头塘村村民赵延年去年就在“公社”的带动下开设民俗体验住宿,获得了3万多元的“额外收入”,谈起“公社”赵老汉开心极了:“岁数大了,出去打不上工,这两年都是在家务农带孙子的。一开始我觉得是孩子们闹着玩,但当第一次分到了3000多元的红利,我才知道这样也能挣钱,现在我和女儿都参与了进来,一年下来比打工那是好多了。”

  不仅如此,2015年“藏觅公社”网上订购的营业额将近100万元,却从没出现过一次差评。“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产品,买起来当然放心了!”一位经常在网上订购的苏州客户这样说。

  2015年是“藏觅公社”尝试运行的第一年,目前合作农户已达52户,依托七八月旅游黄金季和春节前的火爆市场,每户平均增收近10000元。

  对于已经到来的2016年,马智裕和小伙伴儿们信心满满:“去年的所有收入中40%分给了农户,余下60%我们将用于旅游民俗村建设,今年还会招募更多有意向的创业青年参与进来,同时增加销售产品的种类,把更多的农户吸纳在一起,实现大家共同致富。”(孙肇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