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方民族特色优势产业焕发时代光华

06.05.2017  00:11

面对面嘉宾

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巨克中

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吴德军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 长孟海

大力发展地方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是我省依托长期形成的产业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四个转变”新思路的有力支撑点。如何使地方民族优势产业在“四个转变”中换发活力与希望?如何让地方民族优势产业在踏上新征程中,撑起一片新天地?近日,本报记者分别对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巨克中、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吴德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长孟海进行了专访。

记者:如何看待我省地方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巨克中:黄南,是中国西部地区拥有国家级文化旅游桂冠最多的地区之一,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文化遗存最为集中、文化旅游资源最具多样性的地区之一。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历史与未来的高度正确认识文化发展现状,探索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途径,促进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这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担当,也是提升黄南州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吴德军:畜牧业是玉树州的基础产业、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禀赋优势。玉树要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就必须在绿色、有机、品牌上下功夫,在加快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上做好文章,在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玉树实际的畜牧业生态化发展路子。要以加快草场经营权流转为前提,以壮大和规范农牧业合作组织经营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带动,以“粮改饲、饲补牧”为支撑,推动牲畜、草场、劳力有机整合,推动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地方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发展保障。

孟海:海西作为国家重大能源储备开发的重点地区,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引擎,也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承担着与西宁、海东齐力引领全省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四大传统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是海西经济的基础和支撑。我们将坚持稳产增效、提质扩能、技术创新、补齐短板并重,推动传统产业转换动能、改造升级,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促进企业间联合、产业间耦合、区域资源的整合,构建海西传统产业新格局。

记者:如何在“四个转变”中,以新实践、新举措、新动力,推动地方民族特色优势产业产生良好发展效应?

巨克中:黄南的文化产业发展所立足的,是充分利用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名县名镇名村的文化资源,在完整保护其原有文化形态的基础上,打造富有热贡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已形成的文化品牌基础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立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形成具有热贡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对有市场开发价值的文化项目实施产业化经营,坚持在旅游开发中拓展热贡文化产业的内涵,在旅游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中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孟海: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牧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市场需求,聚焦枸杞、牛羊肉、草产业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完善产业体系,形成区域优势突出、品牌特色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特色农牧业产业集群。依托枸杞、藜麦、中藏蒙药、沙生植物等特色生物资源,着力培育有机食品、生物医药等特色生物产业,建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打造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加快高原牦牛、藏羊、绒山羊、半细毛羊等生态畜牧业养殖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打造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都市、休闲和旅游农牧业等新兴业态,提升农牧业综合效益。

吴德军:要坚持“内外兼修、软硬兼施”原则不动摇,集中精力在“做精做优做实”上下功夫。着眼中高端旅游市场,收拳发力,精心打造玉树赛马节、三江源国际漂流节、三江源水文化节等几个品牌活动,切实加深“玉树印象”。牢固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继续从观景台建设、标识设置、移动信号覆盖、公厕修建、道路通畅和市场管理服务、文明接待等方面着手,全力治愈旅游服务的“硬伤”。在全州组织开展“十佳宾馆”“十佳厨房”“十佳出租车司机”“金牌导游”等系列评选活动,努力创优服务软环境。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卓”“勒”“伊”等原生态歌舞创作,扶持“安冲藏刀”“黑陶”“玛尼石刻”“藏族服饰”等传统工艺品牌,加快商贸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记者:如何以“四个转变”新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为契机,为地方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拓展出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巨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未来五年,把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反复转化成物质财富,黄南州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发展目标:按照“两核三廊四片”的空间布局,依托同仁历史文化名城、坎布拉生态旅游区两大精品景区,依托藏族、羌族、彝族文化产业走廊和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优势,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时代特征和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化地标。

孟海:面向未来,海西州将立足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鼓励民族文化产业在创新中发展,推出一批带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精品力作。立足德都蒙古文化、农垦文化等海西历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精心打造柴达木文化品牌,建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和文化发展基地。做强旅游支柱产业,更高水平建设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倾力打造青海王牌景点,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德令哈“两湖一址”、柏树山德都蒙古原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柴达木雅丹地貌群、都兰东方金字塔等重点旅游景区和配套基础设施,延长产业链条,建成青藏高原重要旅游目的地。

吴德军:建设“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按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积极从其他地方取经,编制好《总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同时,深入挖掘和保护玉树秉承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摸清底数,健全数据库。积极推动人文生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融合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把实验区建设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有机结合起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把玉树的民俗文化传承好、山水文化保护好、动植物文化发掘好、民族团结文化巩固好、感恩文化发展好,全面推进生态玉树、文明玉树、文化玉树、和谐玉树、健康玉树、幸福玉树建设。

我省地方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是长期在青海大地上,汲取了这块沃土上经济、文化、精神等丰富营养,绽放的一朵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奇葩。是我省在新的历史时期,谋求跨越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和极富潜力的可贵财富。

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要奋力赶超,不但要紧盯位于前沿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业,在不落伍中谋求领先一步,同时,也要以“四个转变”的新思路,把大力发展地方民族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一条特色之路筑牢筑实筑强,为地方民族产业注入新的发展之魂,实现“华丽转身”,我省的地方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就会发出新芽、抽出新枝、结出新果。进而,为努力实现我省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迈进,派生出不可估量的活力资源。(姚斌 刘法营 张多均)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