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青海农民融入全国城市化大潮——海东市政府就加快拉面经济发展进行调研

22.05.2014  14:13
核心提示:   20多年前,几乎连自己姓名都不会写的海东贫困山区农民,凭着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胆识,用一碗碗拉面,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经历了艰苦创业、规模发展阶段后,拉面经济如何进一步

   20多年前,几乎连自己姓名都不会写的海东贫困山区农民,凭着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胆识,用一碗碗拉面,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经历了艰苦创业、规模发展阶段后,拉面经济如何进一步提档升级,实现品牌化发展,如何促进这些依靠拉面经济,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海东农民有序实现市民化?

  5月11日至17日,记者跟随海东市政府考察组赴广州、厦门、杭州、苏州、上海考察调研拉面产业发展方向。并就市政府党组“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拉面经济经营户、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贷款难、创业培训等问题,零距离倾听民声,面对面共谋发展。

  目前,海东市在全国270个大中城市中,经营牛肉拉面为主的各类餐饮店2.18万户,从业人员达15.2万人。近年来,由于自身整体素质低、品牌意识淡薄、资金短缺、管理不善、输入地城市管理门槛提高等因素,拉面经济如何转型升级成为新形势下一个崭新的课题。

  “13年来我依靠经营拉面馆在西宁买了房,两个儿子也都娶了媳妇,现在两个孙子的上学问题是我们全家人最头疼的大事。希望政府与当地政府协调,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条件的就学资源。”5月12日,在广州开拉面馆的化隆群科镇群科村农民马生军说出了绝大多数务工者的心声。

  “拉面经济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急需转型升级,走连锁经营的发展之路,而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融资困难。”5月13日,化隆驻厦门办事处主任马成祥说,当前,海东农民开设的拉面店独自经营,各自为阵,门店小,环境卫生差,牌匾不统一,形不成竞争优势。面对租金高、人员工资高、原材料成本高、能源消耗高和收入低的问题,拉面店如不提档升级,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

  在厦门市中山路附近,我们见到了独自经营拉面馆的化隆巴燕镇金家庄村女老板韩梅。从马路边上卖馅饼,到年收入15万元,韩梅10多年的艰苦打拼最大的收获是小儿子考入厦门大学。谈及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韩梅说,要想举家定居厦门,就必须增加收入,而要想增收,资金和技术是她最大的困难。

  5月15日,走进位于杭州大学旁的青海河湟源餐饮公司伊滋味快捷连锁店,窗明几净,环境一流。这个新式正宗清真快餐厅,不断提高拉面质量,改写“低端、零散”的历史,突出特色,凸显时尚。负责人马真对拉面产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马真说,我们应该学习“麦当劳”、“肯德基”的经营理念,走品牌、连锁的路子,要做到连而必锁,而不是连而不锁。马真说,拉面产业提档升级,中央厨房是核心,而原材料基地打造是关键。当听说海东正在高标准打造“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马真十分欣喜,这将对他的生意提供有力的支撑。

  考察组表示,将尽快制定海东市加快拉面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相关政策措施,实实在在解决拉面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明确目标、营造氛围、提升素质、树立品牌、落实措施和强化服务六项措施,扶持拉面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