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城里人”石家营村民圆了安居梦

20.08.2018  10:51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樊永涛 摄影报道)从曹家堡机场向北隔河望去,海东市高铁新区内高楼林立,犹如建筑森林。

  “远处那个楼是高铁站,你看我孙子就在这个学校,医院就在家门口,超市也离得近……”走在高铁新区内,平安区小峡镇石家营村村民何生福热情洋溢的为记者介绍起自家小区。

  高铁新区是海东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新区,位于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是海东市乃至全省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安居城区。规划总面积约305万平方米,新区的建成让平安小峡、互助高寨等两县(区)三镇21个村的1.4万户、3.5万名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何生福一家便是其中之一。

  石家营村是高铁新区首批回迁村之一,全村8078户村民,如今已全部住进了高铁新区分配房。

何生福一家

  年过半百的何生福怎么也没想到,他会住上楼房,当上“城里人”。在搬进新区以前,一家老小在土坯房里,冬天只能靠生炉子来取暖。“住上楼房后,生活更方便了,水电气暖等配套十分齐全,周围环境也变得更美了,出门就是高铁站,飞机场,还有公交车,真是没想到,没想到……”说起搬进楼房带来的好处,何生福一个劲的在感慨。

  走在何生福所在的小区,车来车往络绎不绝,随处可见漫步的人,有人跳舞,有人散步,有人打牌聊天……新区的生活温馨而闲适。

  “刚搬进新区时,由于我们村群众居住分散,管理难度特别大。”石家营村委会主任许正云说。一些群众刚搬进高楼的时候,十分不适应小区的生活,不文明陋习十分明显。有些业主农业生产工具与车辆乱停乱放、高空抛物、电梯不文明使用,甚至有成年人随地大小便等,此类种种,给村干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让这些新区首次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石家营村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实行片区和村双重管理服务。片区管理不分村,按照民生服务管理,即不管在哪个片区居住,在民生服务上还属于本村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方式今后逐步向社区转变。“我们村率先打造社会管理网格化示范点,目的是通过示范点居民的生产生活变化来带动新区其余群众主动融入城市生活。”许正云说。

  记者了解到,该村在每个楼栋,由本楼栋居民推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担任楼栋长,并且在每个单元推选出单员长负责本单元事务。同时,设立村干部、片区民警、治安协管员、便民诉讼联络员、人民调解员、信访信息员、治安巡逻员+物业负责人的“7+1”管理模式,负责本小区的治安防范,矛盾化解、搜集信息、掌握民情等社会管理工作。

  当上了“城里人”,如何破解就业难题,成了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高铁新区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村民的住房,也为村民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根据群众需求举办各种就业培训班,积极主动,寻求用人单位吸纳农民,拓宽就业渠道,向新区物业公司输送保安、环卫、村警,向城管、铁路护路等有关方面协调解决劳力。”许正云说。

收拾床铺的陈英梅

  陈英梅就是其中的代表。“现在好了,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开了家庭宾馆。”陈英梅告诉记者。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共置换了两套住房。除去自家住一套,另外的一套陈英梅做起了家庭宾馆生意。 “回迁房由于靠近高铁站,和飞机场也只有15分钟车程,正值旅游旺季,我家的宾馆这个月早就订满了。”也就是说,陈英梅家以后靠家庭宾馆也将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石家营村所在的高铁新区有汉、回、土族等多个民族。自回迁户开始入住以来,石家营村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大主题,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最强音。

  说起民族团结,何生福便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小区里有老人独自一人生活。这些年,村干部及志愿者经常帮助老人排忧解难、陪老人聊天说笑,老人的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各民族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在一起。谁家遇到困难大家都会帮忙。”

  民族团结才能和谐相处,这石家营村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和做法。

  “我们大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在全村选树一批维护民族团结、加强邻里团结的好榜样进行广泛宣传,用身边的人教育影响身边的人。通过宣传先进事迹,营造出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表率、人人争当民族团结先进的良好氛围。“许正云说

  结束了一天的采访,暮色降临,高铁新区内,居民从家里走出来,漫步在街道上,新区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一切显得静谧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