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来的“女书记”

11.04.2018  13:13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颖 石延寿

马家川村村貌

   “听说从省城来的‘第一书记’是个女同志”。

  “一个城里来的女同志,没有乡镇工作经验,又不懂农业生产,能有多大能耐?”

  艾丽娜2016年来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庄乡马家川村时,大多数村民的第一反应是她行不行呀。就连村支部书记回忆往事时也说:“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女书记的时候,心里也犯嘀咕,一个女人家的能成什么事?”

  如今,望着山洼间一个个蓝顶的养殖暖棚,村支部书记不禁为这位“女书记”竖起了大拇指:“这些都是她的功劳啊!”

  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山大沟深的乡村,从一名在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任职的80后女干部转变成肩负带领马家川村村民脱贫致富使命的“第一书记”,艾丽娜都经历了什么呢?

村民的新家中有了自来水

  转换角色,赢得村民信任

  马家川村是民和县大庄乡的一个纯回族村,是全县出了名的“弱村”、“穷村”,全村有一半儿以上的村民迫于生活压力外出谋生,仅剩的百余户村民,只能依靠200多公顷干旱山地耕耘生息。

  如今,仅两年多的时间,村里就建起了65户家庭牧场,已见效益的养殖农户每年可增收7000多元,去年,村里人均收入提高了,终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这便要从艾丽娜到村上担任“第一书记”说起……

  “坐在车上,一路颠簸,看着一闪而过的老房子、泥泞的道路……一幕幕都让我印象深刻。说实在话,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起城里差远了,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适应。”艾丽娜谈到马家川村留给她的第一印象时说道:“也正是这样一番贫困的景象,让我更加下定决心: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尽快转换角色,以最短的时间融入村两委和村民;谦虚好学,多向村党支部书记学习,多向群众学习;吃苦耐劳,做好参谋助手,竭尽全力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这些都是艾丽娜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艾丽娜和同事在2个月时间里,白天逐户走访摸底,晚上加班深夜整理调查数据。工作组同事王辉告诉记者,她就是个“工作狂”,很多个晚上都熬夜到凌晨,劝她注意休息时,她却说再坚持一会儿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刚到马家川村时,村民对她没抱有多大信心,在入户走访期间还吃了不少“闭门羹”,“搅沫沫”、撂脾气的事儿也没少发生。

  面对村民的不信任,艾丽娜咽下心里的委屈,每到一户,她都耐心地与村民讲道理,唠家常,看到村民忙的时候,也搭把手,一次沟通不了,就二次,三次,四次……最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她在走访中认真了解贫困户的家庭人口、健康状况、住房、医疗、养老等情况及自我脱贫的想法,通过宣传涉农惠农政策增强贫困户脱贫的信心。最终精准识别出了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反复走访,梳理分析村民反映的各类意见建议,我发现马家川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支柱产业等等。把好了‘脉’,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对于马家川村的未来,艾丽娜充满了信心。

家庭养殖托起群众的致富梦

  让乡亲们的日子更有盼头

  马家川村地处浅山地区,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单凭土地脱贫难度很大。为了如期实现稳定脱贫,艾丽娜在全膜玉米产出的大量秸秆资源上打起了主意,念起了草畜结合的产业扶贫“经”。

  而这不仅与村民的意愿一拍即合,也符合民和县的产业扶贫政策,得到了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去年,全村就建起了65户家庭牧场,购进了84头西门塔尔牛。随后借力“互助金”,又购进了108头牛扩大了养殖规模。并通过支持发展脱贫产业的贷款项目,向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63.5万元。

  村民马乙哈牙便是产业扶贫受益户之一,他告诉记者,他家现在有2头牛,其中1头牛已经产下1头小牛犊,饲养一年后最少也能卖到六七千元。马乙哈牙的妻子抚摸着小牛犊的头高兴地说:“艾书记来了以后,新房子盖上了,羊棚修上了,牛也养起来了,真是一心为我们着想的好书记。”

  为改变马家川村贫困落后的面貌,2017年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艾丽娜还争取到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短短一年时间,村里共完成危房改造157户,200户农户新建庄廓围墙和大门,38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近4000平方米的4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和3座篮球场全部完工使用,农村电网全面改造,60盏太阳能路灯已安装使用,家家户户使用上了卫生厕所和太阳能热水器。

  村民黄万青的老庄廓坐落在马家川村东侧的半山腰上,去年,通过国家的扶贫政策,他们一家从山上搬到山下,住上了新房子。黄万青的妻子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如果没有像艾书记这样的好干部到村里来,他们一家恐怕在那山头的破房子里不知还要住上多少年。

  不仅如此,2017年她还联系所在单位114名干部职工先后4次来马家川村开展结对认亲帮扶慰问活动,累计送来价值10万元的慰问品。

下乡路上的“第一书记”艾丽娜

  村民请愿,让“第一书记”留下来

  去年底,在艾丽娜的第一书记任期即将结束时,马家川村也如期摘取了贫困村的帽子。

  在这两年来的驻村工作中,从来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她,却与大山沟里的乡亲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驻村情结。

  记者随艾丽娜一起入户采访每到一户门口,村民们都会热情地招呼着:“艾书记您来了,快到屋里坐。”“艾书记,快到中午了,今天就在我家吃中午饭吧。”

  艾丽娜告诉记者,当她与乡亲们即将分别时,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挽留信,上面摁着20多个红手印,说话间,艾丽娜的眼眶湿了……她感慨道:“作为‘第一书记’,我深知扛在肩上的责任,虽然也曾怀疑过自己的辛苦和奔波是否有回报。但每当看到乡亲们洋溢的笑脸,看到马家川村旧貌换新颜,我便感到,面对的艰辛,付出的汗水,何尝不是一种收获,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村主任黄万英告诉记者,两年来,艾书记吃苦耐劳,勤恳为民,给马家川村办了很多好事,这一切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听到艾书记要离开的消息后,村民们都舍不得她。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满载乡亲们的期望,经单位批准,艾丽娜又留在了马家川村。

  眼下,艾丽娜正抓紧向村民们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她说,她要把乡村振兴的政策给大家讲清楚、说明白,今年还要继续做好以饲养牛羊为主的产业扶贫路,同时加快劳务经济发展,拓宽群众的增收路,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春天来了,行驶在广袤农区蜿蜒的山路间,处处可见繁忙耕种的景象,在大庄乡马家川村,记者看到一条条干净平整的硬化路延伸到庄廓,一排排蓝顶养殖暖棚在日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还有家家户户架设在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副美丽乡村的模样。昔日的“后进”村如今充满了发展的“后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