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

08.05.2017  12:51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凝聚强大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勒出了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是多元化社会中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一个地方亦然。

  青海高寒缺氧、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发展基础差,干事不容易,干成事更难,但青海人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豪迈情怀,在这片亘古高原上奋力构筑自强不息、干事创业的精神高地。落实好“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实现“四个转变”,要有一股子“精气神”,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主动意识。近年来,青海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文明青海建设的核心主题,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青海精神,坚持在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上下功夫,坚持在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上见成效,用中华传统文化育人化人,塑造向上向善的时代新风,标注大美青海精神坐标,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成为各族人民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青海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它渗透在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

  今天的青海,正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征途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为谱写中国梦的青海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我省积极把握特点规律,创新内容载体,改进方式方法,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融会贯通。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家庭建设,在城乡百万家庭全面推开“五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最美家庭”。

  持续推进“文明青海”建设十项活动和四大工程,在农牧区开展“最美城镇”“最美乡村”等创建活动,在青藏公路铁路沿线开展“军警民共建高原千里文明线”“文明青藏线”创建活动,在旅游景区开展“创文明景区、做文明游客”活动,推动“文明青海”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深化志愿服务和“信用青海”建设,常年开展“清洁三江源”“家园美化”“文明诚信工商户”评选等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制发《青海省公民道德规范》及《读本》,通过群众推群众评群众选,选树“最美青海人”等道德模范1300余人,出台《关爱道德模范实施办法》,广泛开展了“做文明有礼西宁人”“善行海东”“文明玉树”“美德乡村”等道德实践活动,建立“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编写“青海好人”“最美家庭”故事集,组织道德模范慰问和疗养,传递好人好报、德行善报的价值导向。通过深化结合融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崇尚、人人践行,成为全体人民日用而不觉得精神财富,为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增添恒久的动力。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针对青少年正处于心智成长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注重“立德树人”,将“三个倡导”融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形成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在高校、职业学校突出核心价值观内容,在中小学全面开设爱国感恩教育、法治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选推百个德育“精品课例”和百节核心价值观“精彩一课”,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打造“中华经典诵读”“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60余项校园文化品牌;推广建设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开展“校训”“校歌”创作,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经典诵读”活动。推动家庭教育,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长论坛,开展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抓住网络育人主动权,净化网络空间,组建学生网评员队伍,开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全省建成“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等80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资源实践基地,让青少年从小接受爱国主义和红色基因教育,引导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通过一系列深入持久的教育实践,全省广大青少年增强了精神力量、树立了精神追求、提高了思想“免疫力”。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经常性宣传教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价值观的养成非朝夕之功。只有坚持不懈地引导、持之以恒地教育、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自觉转化为社会最大公约数。近年来,我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省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等三区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价值共识。省委常委会坚持把宣传教育摆上重要日程,先后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对深入推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制发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召开座谈会、视讯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等,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责任务,部署推动工作。把核心价值观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省委中心组带头加强学习,推动党员干部作学习践行的表率。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进机关、进村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寺庙),组建宣讲团(队)280多个,开展核心价值观讲座、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2900余场。利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传播核心价值观,开设专题专栏,举办征文活动,编发系列报道和评论。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主题街巷和文化墙,利用春联、灯笼、皮影、排灯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进行主题宣传,举办全省公益广告大赛,制发藏汉双语公益广告,广泛刊播“图说价值观”公益广告,有力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成效,使其日益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各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奏响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青海的最强音。

  推动大规模道德实践,培养社会习惯养成,使其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我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省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等三区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价值共识。把“三个倡导”的价值准则落实到公民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中,颁布《青海省公民道德规范(试行)》,出版《青海省公民道德规范读本》,并将《读本》列入必读书目,全省自下而上开展学习践行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近百场,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名省”建设。在实践中注重鼓励引导,形成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长效机制,丰富发展花儿会、赛马会、那达慕等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引导群众组建民间业余剧团、业余演出队、民族舞蹈队,一大批优秀民间文艺团队活跃在基层,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来越成为各族人民日用而不觉得精神追求。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牢牢植根于青海大地,成为我们共同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全省各族人民落实“四个扎扎实实”、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全面小康的前行力量。(魏 爽)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