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剪刀”技术未来或可让父母按“订单”生育

19.12.2015  17:09

中国科学家黄军就因在“基因剪刀”方面的研究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基因编辑”治好女婴白血病

依靠“基因编辑”疗法摆脱白血病病魔后,英国一岁女婴理查德兹(上图前左)一家拍摄的全家福。据英媒11月报道,理查德兹被诊断患上白血病后,治疗过程中传统疗法失效,在其生命进入倒数最后几个月时,医生尝试把基因编辑过的血液细胞注入她体内,成功消灭癌魔,开创全球首例。 据中国日报网

美国《科学》杂志17日公布了其评选的2015年十大科学突破,被业内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当选今年头号突破。

问世3年曾入选《科学》年度十大突破

科学》杂志执行新闻编辑约翰·特拉维斯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选择”,因为这项技术过去两次入选《科学》年度十大突破,今年“晋升”到头号突破。

CRISPR全名为“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是细菌防御病毒入侵的一种机制,2012年才被科学家发现并加以利用。这项技术问世仅3年,就已被全世界生物医学实验室和制药企业广泛应用。

打造“基因驱动”系统 有助根除疟疾等疾病

今年,CRISPR技术在多个方向迈出意义重大的一步。首先,成功打造“基因驱动”系统。“基因驱动”意指将从外部引入的基因快速在群体中扩散,被认为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根除疟疾、登革热等虫媒疾病、消灭或控制入侵物种等。今年1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利用这种系统研制出一种携带抗疟疾基因并能将该基因传给后代的转基因蚊子。

其次,中国中山大学的科学家黄军就等人今年4月披露,首次利用CRISPR技术成功修改人类胚胎的一个基因,阻止这一基因上的突变导致地中海贫血症。黄军就因为在此方面的研究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第三,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技术一次性敲除猪细胞中62个逆转录病毒基因,从而扫清猪器官用于人体移植的重大难关,为全世界需要器官移植的上百万病人带来希望。

最新规定:基因编辑不得用于怀孕目的

CRISPR技术让过去许多不可能的想法变成可能,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修改致病突变、预防出生缺陷,也预示着在遥远的未来,父母可以按“订单”生育孩子,而“定制婴儿”是许多人认为不应跨越的界限。例如,尽管中山大学黄军就利用CRISPR技术成功修改人类胚胎基因时使用的是医院丢弃的异常胚胎,而且没有活性,但仍引发争议与批评,一些人由此呼吁暂缓甚至禁止基因编辑研究。

12月初在美国召开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就专门讨论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禁区。峰会就此达成共识:对早期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是有必要的,应该继续进行下去,但前提条件是,被修改的细胞不得用于怀孕目的。

■ 《科学》评选的2015年其他九项科学突破

★“新视野”探测器与冥王星“约会

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于2006年1月发射升空,长达9年多的追逐后,它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14日近距离飞过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矮行星的人类探测器。

★脑内也有淋巴管

淋巴系统是一个网状的液态系统,能帮助清理人体废弃物并运输免疫细胞。今年,科学家在实验鼠的脑内发现连接免疫系统的淋巴管,颠覆几十年来“脑内没有淋巴管”的旧观念。

★用酵母合成阿片类止痛药

阿片类药物是止痛效果最好的一种药物,但唯一来源是罂粟,生产依赖于罂粟种植。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酵母,可把糖转化成蒂巴因,后者可用来生产阿片类止痛药。

★量子纠缠状态获证实

该概念是指空间上分离的两个粒子可互相影响,无论之间距离是多少。测出一个粒子的性质,可立即判断另一个粒子的性质。爱因斯坦拒绝这一概念,今年科学家进行了实验证实。

★地幔柱存在证据被找到

有关地幔柱是否存在已争论了40年,今年科学家利用改进的地震波成像技术绘制出迄今精度最高的地球内部模拟图,发现了28个地幔柱存在的证据。

★研制埃博拉疫苗

埃博拉药物与疫苗的研发进展总体令人失望,但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等机构研发的VSV-EBOV埃博拉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其保护效果介于75%至100%之间。

★改善心理学研究

许多心理学实验结果都无法重复,而今提出新方法,即做实验前就公布方案,无论结果如何都公布结果与统计分析,保证实验透明性,避免研究人员仅选择有利的数据。

★新古人种化石

一个团队在南非某岩洞深处发掘出1500多块骨骼化石,这些化石混合了原始人类和现代人类的特征。科学家将该新人种命名为“纳莱迪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种之一。

★早期美洲人来自亚洲

科研人员对一个被称为肯纳威克人的骨骼进行基因组测序,这一骨骼距今有8500年。结果表明,早期美洲人从亚洲迁移而来。该研究可能有助平息有关早期美洲人祖先的争议。据新华社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