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基层之变 折射出的社会治理创新

29.03.2016  12:26

   关 注

  村社长们更加忙碌但心气更顺、为民办事的积极性更高了;居民群众多元化的需求更多更便捷地得到满足了;政府“掏腰包”买服务,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更多了……一年来,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坚持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牵引,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补强基层治理短板,通过激发基层活力推动平安青海建设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折射出的却是内涵之变,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

  跨越一字之差的探索,在老百姓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悄然展开,做法变了、体制变了、理念变了……更多地服务于群众,更广泛地让群众参与,这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法之变:

   百花齐放争相

  打造“样板工程”

  西宁市城中区在南川东路街道办事处建成了以社区办公、居务公开、事务受理、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等为一体的社区“指尖微管站”,一台平板电脑,一个微信朋友圈,居民办事方便舒心了很多,社区工作人员干工作轻松高效了不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社区以服务带动管理,突出“一站式”服务理念的设计,强调低柜台、人性化服务的特点,创新治理模式,不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基本形成了集便民服务、科技服务、文体活动、党群议事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阵地,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积极推行“1+6”工作法,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行“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便民服务措施多样化、社会治安联防科技化、留守群体关爱亲情化、村级经济发展专业化、村容村貌整治经常化”为内容的“六化”服务,着力打造稳定、和谐、平安、幸福、富裕、美丽新农村……

  在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的创新治理模式还有很多,但在高招亮点的背后,体现出的是更多的“为民”理念。群众的感受是真切的,社区居委会管理服务居民的“行政色彩”正在悄然褪色。居民们从“凡事找政府、找居委会”,逐步转变为“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居委会遇事从“求着居民干,居民不愿干”,逐步转变为居委会‘后退’、居民们‘上前’,大家动手一起干”。

  全民参与服务管理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得到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多发性矛盾纠纷,已经呈现出最大限度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的良好态势。去年全省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3.2%。

   体制之变:

   基层更忙碌

  也更有成就感

  村社、街道乡镇是日常性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单元,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转职能、改体制、增效力,一年来全省基层管理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改革可谓是成效显著。

  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不久,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吉迈镇垮热村三社的网格员者保很是忙碌:国家又出台了很多惠民的好政策,需要给大家讲一讲;落实到村里的各项补助政策还需要加快进度;村民们的养老、医疗保险是不是都按时缴费了,还需要核实一遍……

  “现在虽然更忙了,但是没以前那么累了。真正感觉到了自己工作的成就感。”者保说。

  成就感,来自改革红利。比如,达日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乡村网格化管理,420名网格管理员“拿工资”上岗,他们除了要做好草原生态管护的工作外,还要负责搞好政策宣传、落实村“两委”决议、掌握基本情况、了解社情民意、教育牧民群众、做好民生救助、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牧民群众、推进新农村牧区建设;海北藏族自治州创新了“一村一警”典型培育机制,在全州214个行政村聘用了214名村警,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培训活动,落实工作补助,使村警有效发挥了维稳情报信息员、治安联防巡逻员、流动人口管理员、法制教育宣传员、矛盾纠纷排查员、交通消防安全员、便民利民服务员的职能作用,这种模式已经在全省得到推广。

  “一岗多责”,身份上的多种角色让这些基层干部拥有很强的话语权,老百姓心服口服,因此才逐步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村),大事不出乡镇”的格局。同时,全省巩固完善“邻里守望”“店店联防”“十户联防”“楼栋单元联防”等治安联防经验,大力发展协勤、保安、社区社工、联防队、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组织和群众性义务巡逻队,调动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公共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

   理念之变:

   将平安建设

  渗透每一个社会细胞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网格管理精细化、治安防范科技化、景区安全责任化、防控预警信息化”的社会治理理念,全力打造东峡平安景区,努力提高景区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建立了东峡平安景区信息中心,由网格管理、平安联防、综合管理、视频监控、人口管理和应急管理6大模块组成智能化信息平台。按照地域特点,将景区划分为7个网格,把与游客密切相关的餐饮、住宿等服务场所和旅游景点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落实了网格责任人。同时,在景区周边村实施“平安联防”工程,并与信息中心对接,实现了“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漏洞”的景区社会治理新格局。

  这是全省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创建的缩影。一年来,全省按照条块结合、系统推进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等地区平安创建和平安校园、平安交通、平安医院、平安商(市)场、平安工地等行业平安创建及平安家庭创建,将平安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社会细胞”,让平安进入各行各业,补齐基层平安治理“短板”,把平安创建的过程做细、做实,把平安筑牢在群众身边,积“小安”成“大安”、变平安为长安。

  同时,全省继续推进平安建设基层典型培育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坚持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在全省确定了216个乡镇(街道)、社区(村)开展第二批基层典型培育工作,形成了一批理念新、方法实、有创新、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提升了平安青海建设的整体品质、实效、水平;加强对基础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录入,全力打造以精细化政务为基础、以网格化社会管理为支撑、以信息化工作手段为保障的工作运行机制。目前,西宁、海西、海北基本实现了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全覆盖,青南牧区信息平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点 赞

   李海:红绿灯下的“最美身影”

  在车流量密集的路口,在人流量拥挤的十字,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们总是坚守岗位,为人们送去平安。有人说他们像是车流中的一座灯塔,也有人说他们是红绿灯下平安的使者……

  李海,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的故事也许没有刑警那般惊心动魄,也没有社区民警那般琐碎复杂,但是用年轻民警的话说:“我们能做到的李警官都能做到,而他能做到的,我们未必都能做到。”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遇到不懂法的市民时,他会用最礼貌的方式感化别人;遇到不讲理的醉汉还被辱骂时,他会放下怒气和情绪,将对方安全送回家;遇到违法犯罪活动时,他会不顾一切冲上前去阻止;面对车主丢失的财物,他不为所动,而是执着地等待失主......

  有人说,他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打击非法营运本不是交警的事,可是他管了,为此他被“黑车”司机拖出去一百多米,浑身上下都是血;制止年轻人打架也不是交警的事,可是他也管了,险些受了伤……但是,面对这些,他从来没有犹豫过,更没有退缩过,他就认一个死理儿:“虽然我是个交通警察,但我有责任去制止这些。”就像他说的,自己虽然是个交通警察,但在危险时刻,关键时刻,头上的警徽、身上的警服和其他警察没有两样。

  “警察”二字在他的心中是神圣的。他用言行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也许我不能为警徽增光添彩,但绝不能给警徽抹黑,只有为了群众和百姓才配穿上那身警服。有一次,李海在执勤的地方捡到一大包虫草,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丢东西的人一定非常着急,说啥也得想办法把失物安全地送到主人的手里。”于是,李海把虫草包背在胸前,一边指挥交通,一边焦急地等待虫草的主人到来。直到失主认领了东西,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随着市区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交警的辛苦,开始理解并支持交警的工作。但即便如此,挨骂受气的事儿也经常发生。有一次,李海在执勤中发现一名男子在红绿灯指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强行通过马路。他赶紧上前阻止,可是这名男子不但不听劝反倒开始骂骂咧咧。李海既不生气也不发火,他用一名警察的礼仪说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向男子敬礼,一个礼一句劝,一遍又一遍,很快这名男子不好意思地退回到马路边上。“我不能生气,老百姓的气更不能生。”李海认为,老百姓闯红灯是因为警察对他们的宣传教育不够,他这样说虽是一种安慰,却更是一种自省。

  二十多年的交警生涯,二十多年的青春岁月,编织成李海平凡而又美丽的人生。休息的时候,他喜欢静静地回忆,“穿着这身警服,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担当和责任,我回忆那么多,思考那么多,是怕对不起这身警服。只有不断地去想过去的工作,我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政策咨询

   深化基层体育法治建设“五个任性”问题说改就改

  把体育的事纳入法治的通用轨道, “凡会必讲法、凡议必依法、凡事必靠法”已经成为青海省体育局工作的新常态。

  记者3月28日了解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出台后,省体育局按照省政府相关要求开展了学习,并结合体育工作实际在“学、思、修”上下功夫,体育法治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在学习中,省体育局自上而下采取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形式,人人争先,做到人员、内容全覆盖。干部职工以网络、新媒体为主要手段,做到有重点、有选择、有所获,大家对《纲要》及法治政府、法治体育建设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省体育局把讲规矩、重程序、学法规、守纪律放在首位,各部门精准定位职责功能,深化体育竞赛等行政审批管理改革,主动与社会团体、市场主体沟通合作,体育彩票销售工作创新发展,环湖赛等品牌赛事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昆仑决·丝路英雄”世界功夫巡回赛西宁站比赛等新的职业赛事落脚我省。

  同时,将依法行政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相扣,法纪结合,疏堵并重,重点解决思想言论、执行政策、遵规守纪、监督落实和赛风赛纪等方面的“五个任性”问题。针对制度空缺,补充修订了《青海省体育局重大行政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等14项制度规定,组织成立局督查工作办公室,对党组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跟踪督办;研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加大反兴奋剂教育、监管、预防力度,体育竞赛风气得到进一步净化。

   生活与法

   过度治疗谁买单?

  【 案件回放

  47岁的楚山最近总是感到头晕,儿子楚飞很是担心,硬是拉着老爸到医院检查了一番。医生告诉楚飞:“你父亲的病情很严重,需要做脑血管支架介入术。”一串陌生的医学术语让楚飞晕头转向,但既然到医院还是听医生的好,他随即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在忐忑不安中父亲接受了颅内动脉支架形成手术。楚飞以为父亲应该没什么大碍了,没想到楚山却突然血压升高。医院经过紧急治疗,虽然挽回了楚山的生命,但他却留下了左肢偏瘫的后遗症。楚山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自己是因为头晕来的医院,现在却留下了偏瘫,医院是怎么治病的?而医院认为脑血管支架介入术的并发症比较多见,而且楚山本身患有高血压,这才导致了现在的后果。楚山父子不能接受医院的解释,他们把医院告上了法庭,还请司法鉴定中心做鉴定,希望法律给他们一个公道。

  【 法官说话

  司法鉴定中心的结论是医院在对楚山的诊疗中,存在脑血管支架介入治疗适应症选择不够严谨、过度治疗的过错。该过错与患者术后发生脑出血有因果关系,造成楚山左侧偏瘫,构成七级伤残,医院的医疗过错对楚山手术后发生脑出血应负40%的过错责任。综合全部案情,法院最后判决医院赔偿因治疗过错,造成楚山身体伤害所产生的残疾赔偿金、后续治疗费等各项损失费用19万元。(王宥力)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