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新农民千人社火队热闹过新年

05.02.2017  14:33

  青海新闻网讯  “我骑马赶快来报信,我所报到的地方都是吉祥如意,四季平安。我报儿不是白来,是把实在的喜讯传上来……”眼前这位腰插令旗、手拿神鞭的正是传统社火的“报儿”。社火开演前,“报儿”首先把社火队的节目向观众一一播报,并将社火队的吉祥提前送来。紧接着,敲锣打鼓鞭炮齐,龙腾狮斗花轿抬,热热闹闹的社火队也正式来拜年了。

   传统加新潮,社火彰显新生活

  2月4日,正是大年初八。每年的正月初八,城西区彭家寨镇的农民社火队就开始一一向辖区居民们拜年了。敲锣打鼓耍社火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民俗,而对于这些通过整村搬迁成为居民的新农民来说,耍社火不仅是继承农村传统的文化习俗,更是他们喜迁新居,安稳过上城市生活的美好象征。为了让更多的群众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传统文化的特色亮点。今年,城西区的三个村自发组成了农村社火队,共有1000余人参加。据城西区彭家寨镇副镇长王滨介绍,为了让社火队的表演更加精彩,刘家寨村、彭家寨村和汉庄村的社火队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了选人和排练。同时,为了迎合鸡年春节的文化特点,三支社火队无论从节目形式,还是展演内容上都重民风、彰民俗、显精神、亮时代,节目也在保留了传统社火舞龙舞狮、抬花轿、敲锣鼓、跑旱船等的同时,增加了新时代彰显新生活的扇子舞、民族舞等,让在场的观众耳目一新。

   年轻人成主力,积极参演讨彩头

  作为城西区的一支亮点社火队,彭家寨村的社火表演不仅参加队伍人数多、道具新、气势恢宏,而且不失传统社火的各类“角儿”,让年味更加喜庆。彭家寨村火神会会长郭俊林告诉记者,他们村的社火是根据一些传说故事而来,这个社火也叫火神会。彭家寨火神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节目内容曾有的高跷、宫灯等,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高跷不再耍,宫灯也少了。如今,这支社火队共有370余人,主要以青年、学生为主,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

   保留了高台,增添了社火乐趣

  城西区农民社火队除了服装道具新鲜,参演人数多之外,还保留着传统的高台节目,成为市区社火队里少有的“拿手节目”。今年,刘家寨村的社火队就搭了4台高台,共有12个小孩为主角,高高“站”在高台上,为社火增添了更多乐趣。刘家寨村火神会会长张淑君告诉记者,高台属于社火队里比较难的一部分,仅搭建、调试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绑”在上面的孩子是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挑选出来的,仅孩子们在高台上的姿势就进行了无数次的调整,这些孩子中最小的只有5岁。为了克服孩子在高台上的恐惧感和难受度,孩子们需要经过多次的艰苦训练才能胜任。

   在社火队里,看新农村的新风貌

  记者采访了解到,城西区农村社火表演将从正月初八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分别前往新宁广场、汉庄村小区、彭家寨小区、刘家寨小区,为当地居民带去新年的祝福。记者在首场“出演关”上看到,社火队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扎好富有特色的旱船、花轿,打着社火伞,迈着十字步,唱着传统花儿,充满激情地进行表演,展现出了新时期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抬花轿、敲锣鼓、跑旱船……新农民千人社火队正在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