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滩上的“逐光者”

12.11.2019  08:2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深秋,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驱车前往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生态光伏产业园区。进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整齐齐排列着的蓝色光伏板,它们在塔拉滩上汇聚成一片蔚蓝的“海洋”,在视野里翻滚奔腾。园区里也可看到成群的小羊或低头吃草,或闲庭信步。

  来到中利科技有限公司的凌云共和光伏电站,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与众不同的高支架光伏板。公司的生产经理谢德明说:“放眼整个光伏园区,能把光伏板支架做到距离地面4.5米,只有我们一家企业,这也是我们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的地方,是我们的光伏板最大的亮点与特色!”

  谢德明告诉记者,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转移,减少高污染、高耗能的煤炭、火电使用,拉动内需,保护环境的号召,在2008—2009年期间在青海地区进行投资,到目前为止,总共投资了70亿元建立了总装机容量达到520MW的光伏电站。其中在海南州建设的光伏电站为420MW 。

  “光伏园区内总共有70MW的高支架光伏板,现在所在的凌云共和光伏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50MW,于2017年9月7日全容量并网。‘新工艺’贯穿我们建设这个光伏电站过程的始终。支架的安装倾角有两种,分别是23度和28度,这比平常园区里随处可见的低支架且倾角为37度的光伏板辐射量更多、发电量更好。”谢德明说。

  建立高支架,公司看中的就是能够充分利用支架上下的空间,支架上面可以进行光伏发电,支架下可以进行种植或者养殖。公司目前在海东市建设了4.5MW的电站,开始试种辣椒、玉米、土豆、菜花、菜瓜等农作物,还养了40余只土鸡。公司还与海东市当地农民签订协议,让他们在光伏板下通过种植增收。“这就是我们公司发展的‘农光互补’模式,我们在海东市先进行实验,在海南州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将会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现在我们比较成熟的模式是‘牧光互补’,公司现在吸纳了3户共和县铁盖乡的村民在厂区里放羊。”

  离凌云共和光伏电站不远处,是公司总装机容量为100MW的其正共和电站。公司的生产经理高颖辉说:“这个电站全部采用的是地面集中式低支架,距离地面为70厘米,也就是你在园区随处可以见到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在运行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后输送到国家电网,由国网公司统一分配给电力用户。与火电相比,可节约大量的煤炭或油气资源,属于环保产业,同时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运营成本稳定。”

  就拿100MW的其正共和电站来说,年发电量达到1.6亿千瓦时,与目前的燃煤火电厂相比,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4.99万吨,每年减少粉尘排放量4.24万吨,二氧化硫4675.43吨,氮氧化物2337.72吨,二氧化碳15.54万吨,灰渣2.34万吨。

  今年42岁的凌云共和光伏电站的值班长姚正盛回忆道:“记得我们刚来时,这里还是半沙化的草场,一年也不见几场雨,每年11月到次年的5月份,风沙特别大。但自从光伏板建立起来,阻挡了风速,现在雨多了风沙小了,气候也变湿润了,甚至当地也都形成了局部的小气候。现在这里的狐狸、狼、兔子、野鸡也多了。”

  “我们就是‘逐光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升起时,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密切监视各个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发现了小故障及时处理,太阳落下时,我们总结、盘点一天的工作。是太阳给了我们谋生的饭碗。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大力支持电力行业,给予一定的优惠与补贴。接下来,我们打算在光伏园区再建立250MW的电站用于光伏扶贫,为当地脱贫攻坚助力。”谢德明对电站的未来发展充满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