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下陶村惊现2000年前汉代古墓 墓主人身份成谜

26.11.2015  09:10

   11月25日,有市民向西海都市报96369新闻热线爆料,一建筑企业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家寨镇下陶村施工过程中挖掘出一处古墓,目前现场已被保护起来。接到爆料后,记者赶往下陶村一探究竟。

  施工工地发现半圆建筑

  张师傅是大通县黄家寨镇下陶村铁路沿线工地的挖掘机司机。11月23日下午,张师傅跟往常一样在铁路沿线挖掘地基。挖掘过程中张师傅发现,已经挖好的地基一侧的坡面上出现了一大块由青砖垒起来的“墙壁”。张师傅心想,很可能挖到了砖窑,便没有过多在意。地基挖好后,张师傅和工友清理地基中的土石时意外发现,这些土石中夹杂着不少人体骨骼,在更深的土层中还有一具人的头骨。

  等地基内土石完全清理干净后,一个呈半圆形的青砖结构建筑出现在大家面前。张师傅意识到,自己可能挖到古墓,立马将此事汇报给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查看现场后,暂时停止了施工,将此事及时汇报给当地有关文物保护部门。

  现场散落大量青砖

  11月25日下午,记者在下陶村发现,村子里一条铁路穿过农田,附近正在施工,已经挖好了六处地基。张师傅所说的古墓,就在其中一处地基内。

  记者看到,地基已经建好,四周堆放着挖出的土石,随处可见挖出的青砖,有的青砖较为完整,有的青砖破碎成块。散落的青砖因为受到腐蚀,形状已经不规则,青砖上的纹路也已模糊不清。

  在地基四周的土层内,能看到有一处墓室裸露在外,墓室周围还散落着不少青砖。据大通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陈荣介绍,被挖掘的这个古墓为砖室墓。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汉代有竖穴土洞木椁墓、砖室墓葬等多种丧葬方式,砖室墓埋葬的多为当时有一定经济实力者。

  从墓葬形式及出土器物可以推测,墓葬主人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财力。

  古墓尸骨身份成谜

  这处地基大概五米深,深坑底部是一处青砖垒砌成的半圆形建筑,还有一个直径一米多宽的洞口,洞口大部分被土石掩盖着,无法确定墓穴内有多深,也看不出墓穴内有何物品。

  张师傅称,当时他在古墓附近挖到一具尸骨,其中头骨只剩一半,已经不太完整,但能清楚地看到牙齿,其中有三颗牙齿脱落,剩余牙齿呈青色。

  据现场文物专家介绍,青砖垒砌的半圆形是墓葬穹顶,穹顶经过多层垒砌。也就是说,挖掘中发现的青砖是古墓的屋檐,墓室就埋藏在下面。挖掘出来的头骨是一名年龄四五十岁的男性,至于牙齿呈青色,很可能是去世时口中含有青铜器。

  另外,在能够看到古墓位置的地方,工作人员找到六七块大小不等的陶片。从现场发现的青砖、出土陶罐的尺寸、颜色及烧制工艺判断,这处古墓是汉代时期的。

  村民猜测古墓与赵充国有关

  听说村里挖出一处古墓,不少人前来看热闹,村民对此议论纷纷。在现场围观的一位村民猜测,虽然施工方在农田里挖到了古墓,但并未听说同时出土陪葬品,村民质疑,古墓是不是已经被盗过。

  也有村民认为,他们的祖辈流传着下陶村曾是西汉大将军赵充国的属地,这处古墓是否与赵充国及他的后人有关。

  带着疑问,记者询问了现场的文物专家。专家介绍,这处古墓不排除建于西汉时期,因为赵充国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是西汉著名将领。赵充国曾兵抵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后,西渡黄河,率军趁夜推进至青海,因此赵充国很有可能在下陶村屯垦戍边。这表明,这处汉代古墓与赵充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墓研究价值尚难判定

  工地负责人说,这处工地施工一段时间了,挖掘机施工时从没注意到挖出的青砖,也不知道这里有古墓。发现古墓后,工地已经将详细情况反映给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也已经接到相关部门的停工通知。

  大通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陈荣说,施工方向文物管理所汇报情况后,大通县文物管理所召集了省上的文物专家展开了现场勘查、研究。专家根据古墓中出土的陶罐、青砖等,初步认定该墓葬为汉代古墓,因为施工时墓室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现在无法断定墓葬主人是谁,墓葬后人也正在考察寻找中。墓葬的研究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调查,目前无法透露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