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经信委多措并举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27.08.2015  16:26
 

改造提升    调整存量    推动升级   

  近年来,省经信委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转型升级决策部署,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提速换档、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关键产品和技术创新,优化延伸产业链条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造升级电解铝、有色金属、盐湖化工、煤炭等与我省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当家吃饭”产业,多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突出三大重点园区、15个重大产业基地和10个县域工业园区(集中区),加快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建设,提高资源型产业集中度和集聚水平,形成了以西宁生物科技产业园、南川工业园为代表的消费品产业基地,以生物科技产业园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中藏药加工、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集中区,全省85.8%规模以上消费品企业聚集在西宁经济开发区和海东工业园。西宁、乐都装备工业园区形成了以数控机床、环卫设备、专用汽车和非标设备等为核心的特色装备制造业体系。

    二是传统产业加速升级。钢铁行业实施了大小棒材及连铸连轧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了高精度特钢产品档次。铁合金行业突破了硅铁矿热炉余热发电、碳化硅电阻炉烟气收集与治理等技术,已有15户硅系铁合金企业余热发电工程建成投运,总装机容量138MW。电解铝行业300KA及以上电解槽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的75%,已完成1180台电解槽技术改造。水泥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15条,占总生产线数量的79%。碳化硅行业收集净化烟气达到99.3%以上,实现了行业清洁环保生产。装备制造业680MN多功能模锻压机成功试制世界最长大口径厚壁碳钢无缝钢管;CYJ8—3—26HY(SW)数字化抽油机投入生产,填补了我省采油设备生产无整机的空白。

    三是落后产能得到淘汰。执行了比国家更为严格的淘汰标准,至2014年底累计淘汰钢铁、水泥、铁合金、碳化硅等10个行业落后产能187.39万吨、1845万米、10万标张,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期间淘汰任务。按照工信部《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规定的淘汰标准,重点行业现有生产设备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四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以沙棘、枸杞、冬虫夏草、虫草菌丝体、菊芋等特色资源为依托的精深加工产业链,以及油菜籽—食用油—蛋白饲料无污染、无废料循环产业链。依托西宁大白毛原料优势和现有加工产业基础,形成了原毛纺纱、染色、织毯、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地毯产业集群。有色金属产业主打以铝合金棒材、板材及箔材为主的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并融合电解铝上下游产业推广铝水直供,原铝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70%,同时,构建了铜矿采选、铜冶炼、电解铜及管、棒带型材、电线电缆、铜箔、电子元器件等深加工产业。

  五是绿色低碳引领发展。利用电石渣制水泥、纯碱生产过程中废液提取氯化钙、低品位含泥钾矿资源生产钾肥、低品位铁矿资源生产熔融生铁等产品,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工业废渣、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332万吨、老卤2100万吨,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581万吨,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55%以上,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六是节能降碳成效显著。通过对电解槽技术改造,吨铝直流电耗降低500千瓦时以上,部分企业新水耗量、氟化物排放、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均优于国家标准。通过推广应用余热发电技术,80%以上铁合金炉实现余热回收利用,烟气粉尘排放浓度、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指标国内领先。通过推广应用余热发电和布袋除尘技术,水泥行业吨水泥平均节电达50%以上,为我省实现生态保护与工业经济发展双赢增添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