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进企业解难题——青海创新发展系列报道之六

04.02.2017  19:35

  2016年以来,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金培鹏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我省的一些工业企业中。这不,刚刚结束了与青海三工镁业有限公司的合作,金培鹏教授又出现在青海铸玛蓝宝石晶体有限公司的生产一线。

  原来,这是青海大学与我省企业共同探索出的校企合作科研攻关的新途径。对此,金培鹏解释,“这几年,青海大学在国家多个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清华大学等院校的对口支援帮扶下,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尝试与企业加强合作,企业将自身需求及时和大学沟通,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活动,这种科技攻关更接地气,不仅能让学生在实战中快速成长,企业也能更好地进行产业化实施。”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三工镁业公司很好地解决了国外用户提出的镁-铝-锰系合金中含锰粒子粗大、数量过多的技术问题,成为了目前锰粒控制最成功的范例。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三工镁业公司年产1万吨高品质镁-铝-锰系镁合金全部实现出口,而且用于通用、福特、宝马、大众等知名汽车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00万美元。

  大学教授走出象牙塔服务当地企业,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也要走进学校为学生授课。为此,青海大学提出,将青海的产业链条与学校的学科链条相结合,开展人才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同时,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先进大型科研设备,建立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助力青海地方经济发展。

  在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老师带着在读研究生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旨在以培养技术型研究生为主,改变过去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状况。同时,学院也针对我省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学科和专业调整,通过平台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青海大学“十三五”深化综合改革提升综合实力工作方案》的实施,建设了新材料研发和制备、表征分析测试、材料加工和仿真模拟4个科研平台,引进多名博士,不断提高学院的科研和服务能力。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受困于自然环境、经济能力等因素,青海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因此,培养青海自己的本土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那么,高校就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加速器”。(花木嵯)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