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不难?

01.04.2018  09:32

  青海新闻网讯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即将走出校园的他们穿梭在各大招聘会现场,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

  3月31日,青海大学举行大型招聘活动,151家企事业单位提供7185个岗位供学校4000多名毕业生选择,其中省内单位有94家,省外单位有57家。

  大学生想找一份怎样的工作?用人单位又想聘用怎样的员工?大学生就业到底难不难?记者通过此次招聘会得到解答:就业不难,择业难。

   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心仪的工作

  3月31日一大早,青海大学的毕业生们陆续赶到招聘会现场,他们手中拿着简历,仔细阅读着各家单位的招聘简介,有自己喜欢的岗位,会上前向工作人员咨询具体情况,并留下自己的基本信息,取得面试机会。

  对找工作这事儿,大学生们的想法各不相同。毕业生李明燕身着正装,化着精致的淡妆,拿着提前做好的简历,信息管理专业的她并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反而更喜欢策划类、管理类的工作。

  李明燕在校期间,是学生会干部,她还参加过很多志愿者活动,同时,取得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证书,总之,张明燕的简历上,每一项都可以成为她的亮点。

  这期间,她看上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她已经通过了第一轮面试。说到未来几年的规划,李明燕说,她先在西宁工作两年,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后,想去西安发展。

  相较于李明燕这样的优秀毕业生,大部分普通学生还处于迷茫阶段,和几名同学一起来应聘的小张,他们看完了所有的招聘单位后,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小张说,外地企业各方面要比本地的好一些,可一想到以后要去外地上班,他们就有了一些犹豫,不敢轻易递交简历。

  招聘会现场,记者采访了多名本地学生,关于就业问题,大部分人想留在本地工作,不愿意离开家乡去外地;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明确的规划,他们觉得在毕业前能在本地找到合适的单位则最好,如果不行,他们会考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录。

   个人综合能力是被聘用的关键

  “优胜劣汰”是应聘时的法则,用人单位通过各种要素筛选出他们想要的人才,学历、成绩、社会经验……这些都可以成为大学生找工作的依据。

  此次招聘会上,西宁中海宏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学生们优选的一家企业,招聘会开始一小时,便收到了20多份简历,公司在此次校园招聘中设立6个岗位,预计招收12人。

  人力主管王正杰介绍,学历、专业和综合能力是他们的基本要求,其中综合能力是重点考虑要素,首先,通过精神面貌、着装、形象气质、语言等方面是对学生的一个基本认识;其次,主要看学生如何主动展现自己,如何将自己的亮点呈现给别人。“找工作不难,但找到一个自己想干的工作有难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王正杰这样认为。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认为,校园招聘中,他们首要考察学历和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在此前提下,考察学生的个人能力,实践经验丰富的大学生优先考虑。所以,大学生只要完成学业的同时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提高个人能力,找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

   先就业再择业,就业观念需转变

  青海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方志强,多年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就业到底难不难?方志强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大学生期望值过高。按照工作岗位数和毕业生人数配比,每名学生可以拥有三个以上的岗位,现在大学生的主要问题是选择去哪,而非没有岗位可选。

  为何会出现择业难的现象?方志强介绍,一方面本地学生的就业观念急需改变,许多省外企业来学校招聘,这些企业的薪资待遇等条件非常可观,可本地学生不愿离开家乡,不想到外地工作,这不光是学生的原因,更多的是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选择。另一方面,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的心态。

  对此,方志强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完成学业,提早做好职业规划,锻炼自己增强个人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尽早尽快地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