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扶贫故事

25.11.2017  10:20

  孩子们在教室里读书。

  卓玛才旦在合作社赶着肉羊。

  青海新闻网讯    冬风瑟瑟地吹着,周边一片荒凉。11月21日上午,从西宁出发,经由化隆县城,车子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颠簸了近50分钟后,“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西宁晚报记者一线行”记者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化隆县德恒隆乡西后加村。

  “今天还算快呢,以前这条路没修的时候,开车至少要走一个多小时。”司机笑着给记者说。这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曾经的西后加村驻村第一书记许长军和现任的西后加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军也记不清走了多少回,但忘不了的是沿路破旧的景象和满眼苍凉。刘军说,“这条山路让西后加村村民受了不少苦。”

  西后加村,是一个藏族村,位于化隆县西南卡力岗山区,北接石乃亥村,东接佳加村,南接哇加村,西和尖扎县交界,距离巴燕镇约50多公里。由于在群山之间,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如“世外桃源”般与世隔绝。全村共有122户4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37人。因为贫困,这里的孩子们连基础的小学教育都无法顺利完成。

  2015年10月至今,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先后选派了4名机关干部前往西后加村开展扶贫工作。正是有了他们的倾心帮扶,让西后加村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年底,西后加村将提前一年摘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子!

   真幸福!不花一分钱就住上新房

  进入西后加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在新修的太阳能路灯和独具藏族特色的围墙旁边,妇女和孩子们正在拿着扫帚,清扫自家围墙周围的垃圾和尘土。

  “多亏了驻村工作队,我们村子的面貌才能焕然一新。我才能从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搬进水电齐全的新房。”下若下旦的母亲高兴地说,如今,再也不用冒着严寒,去几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了,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真是方便极了!

  贫困户下若下旦,是今年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之一。今年28岁的他,和老母亲生活在一起。三年前,由于外出打工的一次意外,下若下旦的大脑遭受了严重损伤,时而清醒时而恍惚,家里的收入只能靠老母亲外出打工来赚得。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能重新把房子修一修,多亏了驻村工作队的帮助,自己不用掏一分钱,就可以住到新房子里,如今的房子,既漂亮又暖和,住起来真好!”下若下旦的老母亲边说边用袖子拭了拭脸庞。此刻她满布皱纹的眼角,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两年多来,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多方协调下,先后为村里争取到高原美丽乡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让27户贫困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全住房,新建、改建农户大门,修建庄廓砖墙,为全村的百姓农户通上了自来水……

   我要努力!我不想当贫困户

  “我不想当贫困户,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早日摘掉贫困帽子。”面对记者采访,贫困户卓玛才旦显得有些腼腆,却流露出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渴望。

  为了确保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驻村工作队经过实地调研,科学研判,最终把肉羊养殖作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为了确保这一项目早日落地,他们多次往返县乡村间,争取养羊育肥项目;成立了仁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合作社,让村民按照配股分红的方式每年获得利息分红。

  “做梦都想不到会有这么好的事,一分钱不出还能拿分红。”卓玛才旦开心地说,他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期待。

  卓玛才旦,是西后加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40多岁的他,和年迈的母亲,还有一级残疾的妹妹及一个外甥住在一起。只能靠政府救济和外出打工赚得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异常艰辛。为此,刘军多方协调,雇他在村里的合作社里干活,除了每年2万元的工资外,还管他的吃住,给他送衣服、鞋子。仁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宫保杰介绍,合作社里现在雇了3个贫困户。

  截至目前,肉羊养殖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预计明年年底能进行分红。

   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

  “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远远就听见了琅琅的读书声,记者顺着声音来到了新修的西后加村中心学校。

  教室里,老师正在领着十几个孩子一起读拼音,充满稚气的脸上流露出对学习的渴望。“阿姨,你的头发真长!真好看!”其中一个孩子用流利的汉语对记者说。

  “刚来村里时,村里的大部分人都听不懂汉语,交流起来很困难。”驻村工作队队员霍永宁告诉记者,为了让村子能够完全摆脱贫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商量,着重抓起了村里的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刘军表示,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就是拔穷根,再穷不能穷教育。

  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村里先后开办了寒暑假期辅导班,资助村民前往外州县参观学习易地搬迁、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理念,为村里高中以上学历的15名贫困学生发放了助学金。

  同时,还筹集爱心助学金,修建了西后加村中心学校,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

  在与驻村工作队队员的交谈中,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责任”,他们坚定地对记者说:“当了驻村扶贫干部,我们就要对村民负责!”两年多来,在他们的帮扶下,西后加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拔地而起,文化体育广场设施齐全,村道两旁太阳能路灯交相辉映,贫困户的土坯房也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