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盈百姓“菜篮子” 构建流通大平台——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发展纪实

16.11.2015  12:35

  2009年,按照西宁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步伐,确保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菜篮子工程”建设要求,西宁农商公司实施了“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项目。集散中心运营两年来,市场交易秩序正常、商户经营稳定,在保障西宁地区农副产品供应、稳定物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集散中心项目为西宁市政府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工程,于2013年11月启动运营。项目一期占地面积396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场区分为交易区、冷链区、配货区、小商品区和综合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并设有电子结算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仓储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具备安全、智能、绿色、服务四大功能优势。是青藏高原规模最大、功能齐全、设施现代、服务人性化的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是西部地区农副产品现代化大型集散交易中心之一。

  集散中心以“服务商户、拓展交易功能、构建农副产品大流通平台”为核心理念,以农副产品交易为主体,集无公害检测、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于一体,市场内设有固定商铺、交易棚区、仓储配货、办公、公寓用房及银行、医疗、餐饮、洗浴、幼托等配套服务设施,能充分改善商户的经营和生活条件,为商户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具备设施完善、交易安全、绿色环保、智能管理、服务到位等优势。

   市场运营。 集散中心运营以来,共入驻各类商户约2600户,从业人员近1万人,市场年吞吐量达200万吨,交易额40亿元。其中:外地菜进场量80万吨,占所有进场蔬菜的73 %,产地以甘肃、山东、四川居多;本地菜30万吨,占进场蔬菜的27%,每年7-10月为本地菜上市高峰期,市场占有率可达50%以上,产地以西宁、大通、湟中、乐都居多;肉类、鸡蛋进场量6万吨,日交易量83吨,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有效保障了全省农副产品的供应。

  为进一步推动本地蔬菜种植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调动农产品种植积极性,集散中心设立了“自产自销区”,鼓励本地种植户直接将产品带到集散中心进行销售,同时,制定相应减免优惠政策,为农户打开便利之门,切实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益。“自产自销区”的设立,一方面解决了产销对接问题,为农民拓宽了销售渠道;一方面提供市场需求信息沟通,为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指明了方向。

  随着集散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步成为立足西宁、覆盖青海、辐射藏、新、甘、川等省份的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2014年,国家发改委授予集散中心“国家级西北地区(青海)农副产品生产配送动员中心”称号并挂牌,成为西北地区继新疆之后第二个被授予该称号的企业。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农产品经销商”、“全国诚信市场”荣誉称号,被商务部授予“保障城乡供应全国先进市场”、“典型统计调查先进企业”荣誉称号。目前,集散中心不仅担负着保障全省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的重要责任,还承担了西藏、新疆以及甘肃部分地区的农副产品供给。运营两年来,累计配送农副产品8.3万车次65万吨,其中,发往省内58万吨,发往拉萨及四川部分地区7万吨。

  集散中心运营以来,西宁地区平均蔬菜批发价格下浮15%左右,交易量较原海湖路批发市场增长30%左右,有效保证了市场供给,为政府保障市场供应、平抑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场管理。 一是狠抓安全,确保市场稳定运营。集散中心全面开展了安全隐患和冷链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排查,针对存在安全隐患及其他安全问题,制定印发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规范了集散中心设施设备安装、操作、使用行为,全面保障安全生产风险把控。通过网格化管理,细化岗位职责、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集散中心安全、稳定运营。二是全面推进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及经营模式,制定肉菜追溯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不断推进肉菜追溯系统建设,加强蔬菜质量、价格监控,认真做好追溯信息采集及上传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档案,并将数据信息汇总并生成管理层需要的有效数据,以提供决策分析,引导商户及时调整经营品种,保证市场供应,为信息化发展和启动电子结算系统奠定了基础。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定标准化服务体系和规范化工作流程。以场区内各项硬件配套设施为重点,制定物业排查表和《经营户工作手册》,建立健全场区管网设备运行、排查、维保资料档案台账,确保在场区设施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有效、快速排除故障,随时监控场区管网设施运行、使用、维修情况,为商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形成全面的物业管理体系。四是保障食品安全,努力提升农产品检验能力。结合新《食品安全法》以及商务部新修订《市场管理规范》,一方面加大索证索票工作力度,从生产源头上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结合市场长期发展目标,制定了集散中心《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国家农产品检验检疫相关规定,积极办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食品检验机构”等资质认定,切实保障食品安全,让百姓吃上“放心菜”。五是不断加强电子信息平台建设。研发完成集价格监控、市场信息、数据分析、安全监管、办公系统为一体的基础体系管理信息平台,可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量、价格波动的数据汇总及分析,以提供决策参考。同时,还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开发网格化安全管理管控平台,实现对整个场区信息化远程监管,并通过该平台实现日常管理业务流程、电子结算交易及信息推送、商户自助缴费等功能。

   保供稳价。 一是扎实推进蔬菜调运储备工作。为解决西宁地区群众吃菜难的问题,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西宁农商公司与四川德阳、彭州两地签订《蔬菜供应框架合作协议》,大力推进“飞地”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在四川德阳建立5000亩西宁蔬菜专供基地,签订蔬菜购销协议近24万吨;组织调运山东、陕西、河南、云南、甘肃等农业大省蔬菜产品,以增加货源、丰富西宁市场蔬菜品种;与西宁及周边地区开展农产品营销合作,拉动本土农业快速发展,为本地蔬菜销售拓展渠道;利用集散中心一级批发优势和5万吨的蔬菜肉类冷藏、冷冻规模优势,积极做好蔬菜储备工作。全面完成了2013年至2014年冬春季、2014年至2015年冬春季蔬菜储备调运工作,累计完成各类蔬菜调运28万吨,保障了西宁地区农副产品供应。

  二是设立蔬菜平价销售区。根据市政府保供工作部署,在集散中心4号大棚设立政府平抑蔬菜专营区和投放点,悬挂“市政府蔬菜供应点”统一标识;为全市14家超市、28家网点、12个重点农贸市场发放443张“平价蔬菜购菜卡”,引导零售商合理平抑物价,体现价格优势,切实降低农产品消费成本。

  三是大力推进蔬菜直通车项目。自2014年1月15日启动了蔬菜直通车项目以来,采用现代化流通经营管理模式,通过“政府统筹规划、企业具体实施”的运营方式,依托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资源优势,在全市四区范围内开展农副产品直销活动,蔬菜销售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15%,起到了市场价格的引导作用。蔬菜直通车项目运营至今,平均日投放35辆,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累计投放8567车次,投放各类蔬菜4124吨,有效保证了市场供给,为政府调控市场终端零售价格提供了抓手。

  四是大力开展农副产品配送业务。集散中心运营以来,已成为立足西宁、覆盖全省、辐射拉萨等地的西北地区最重要农副产品交易平台之一。在保障西宁地区农副产品供应的同时,还大力开展农副产品配送业务。集散中心配货区设有125个机动配货车位,每天向西宁市区各大超市、政府平价商店、蔬菜直销店配送各类农副产品约1400吨,向外州县、拉萨等地区配送各类农副产品约900吨,在保障全省乃至西藏部分地区的农副产品市场供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建工作。 一是以“三基”建设为契机,开创党建工作新格局。为进一步推动集散中心的服务功能,西宁农商公司党支部创新思路,通过跨区域、跨行业、跨建制,以新常态引领“三基”建设工作,积极与西宁市城北区委组织部、非公经济党工委进行协作,通过整合集散中心、辖区政府相关部门、市场商户党员及流动党员、周边农户等各类资源,在集散中心成立了由11家委员单位组成的西宁市首家功能型中心党委——西宁农商服务中心党委,并积极开展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人身安全、财物安全、货品安全、市场交易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为核心的“三化六安”平安法治市场建设,在维护市场稳定、规范市场经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心党委成立以来,陆续举办了”消费维权进市场"、“农商对接”、“联手共建、强农惠农”、“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委员单位的优势党建资源,向广大商户、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密切了驻场单位的协调联动,党员商户亮牌经营,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市场繁荣发展。

  中心党委的成立受到省、市、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中心党委的创建和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荣获了西宁市城北区委“三基”建设工作突出单位荣誉。西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三基”研修班、市委组织部、城北区、城西区、玉树州、海北州、杭州萧山区委等单位先后前来中心党委指导调研、观摩学习。

  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下,集散中心先后荣获青海省农牧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工人先锋号,全省市场监测先进企业,全省商贸流通先进单位,全市商贸流通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作用显著。 集散中心作为青海省首家国有大型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成为政府关注民生民情、服务百姓生活、深入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同时也为政府保障市场供应、有序调控物价、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推动农副产品贸易发展提供了具体抓手。

  集散中心的启动运营,不仅对保障西宁地区市场供应、稳定物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省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农副产品供应、流通、价格调控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进一步推动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集散中心为全省及整个西部地区提供了一个规范、高效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通过这个交易平台实现了农副产品生产、采购与分散消费的顺畅对接。在加快推动农副产品交易、流通的同时,也推动了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农产品物流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农副产品公平竞争,发展农业品牌。集散中心作为大型国有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农副产品的交易、流通、价格、需求等多方面信息的交流采集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解决了农业欠发达地区与农业发达地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全国各地农副产品在集散中心的分销、对接,将青海、西藏等农业欠发达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推入全国市场,为发展农业品牌提供了机遇。三是加大农副产品经营合作交流。发挥市场服务平台的中介作用,以集散中心作为中介平台,组织市场经营商户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与我市周边蔬菜经营户或合作社建立直供关系,一方面对蔬菜种植户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使蔬菜经营户能够得到稳定的、反季节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供应。集散中心在其中可发挥中介、组织、协调、担保等作用,以确保直供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稳定有效的基础上,以市场化的手段扩大本地菜的销量、指导本地菜的生产。四是调控物价、保障供给的重要载体。一则,集散中心利用自身交易能力和配送仓储优势,通过加大与四川寿光、彭州等蔬菜主产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基地和蔬菜种植经营户交流合作,形成“集散中心-标准化农贸市场-社区直销菜店”的农产品三级销售网络。通过集中调运、统一采购、生产基地与市场的直接供需衔接,丰富供应品种,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二则,政府利用集散中心交易流通平台优势,通过设立平价蔬菜销售专区、专项资金补贴、加大市场投放量等手段,平抑物价,为政府调控物价、保障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农副产品交易信息采集、发布的中心。集散中心作为农副产品交易的集中平台,是农副产品信息的生产源,更是农副产品交易信息的采集、发布中心。通过开展价格监测预警,加强日常价格监控,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对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市场宏观调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