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气和水污染综合治理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近年来,西宁市高度重视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来抓,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全市环境质量的持续稳定改善,有力地推进了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一)持续攻坚,全力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在以往治理的基础上,按照“标本兼治、固本强基”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西宁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迈向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实施燃煤锅炉“煤改气”,率先在北方城市主城区实现“清零”,加大机动车污染管理力度,黄标车淘汰走在全国前列,强力推进扬尘污染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网格化监管等一系列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3天,优良率为77.6%,比2014年优良天数增加了18天,优良率提高了4.7个百分点,PM10同比下降11.7%,PM2.5下降22.2%,我市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取得“双第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成效显效明显;2016年1月1日至6月30日,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39天,优良率为76.4%,与去年同期相比,一级优天数比去年增加了7天,PM10持平,PM2.5下降5.9%,其中一季度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和排名在西北五省会城市中排名均第一。
(二)注重责任落实,努力改善湟水河水质。按照省政府“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要求,制定了《西宁市“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强化河道管理,将未划定功能区小河流、沟、渠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四区三县考核目标责任中,明确水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持续推进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实施了西宁特钢、百河铝业、黄河鑫业等多个水污染治理项目,通过新建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全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4.5万吨/日,极大减少工业企业、涉水企业污染排放对水环境压力。同时,建成了16.2公里城市排水箱涵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瓶颈和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整治,国控小峡口出境断面水质持续得到改善。湟水河(西宁段)干支流生活污水排污口63个中截污纳管、有效整治50个,清理河道垃圾800余方,湟水河干支流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坚持建管并举,狠抓污染减排项目落实。2015年实施了42项减排项目,削减化学需氧量801吨、氨氮138吨,削减二氧化硫4800吨,削减氮氧化物4100吨,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8%、119%、109%、107%。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下达指标范围内。今年以来,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力度。自2月14日至4月11日派人驻一、三污监管,督促落实了两厂污泥系统改造难题。目前,两厂污泥系统彻底分离,西宁市第三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同时,推动落实2016年25项减排项目,其中废水14项,削减化学需氧量1128吨,削减氨氮125吨。废气11项,削减二氧化硫4428吨,削减氮氧化物17291吨。
(四)加大治理,提高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水平。一是加大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工作,对重点涉水、气排放的53家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120套,其中废水42台套、废气78台套,实施24小时监控,实时掌握企业排放污染物排放情况。二是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专项摸排检查工作,全面查找问题、专人负责督促整改。对48家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情况进行了摸排检查,共梳理问题60个,下达限期治理4家,行政处罚6家、限期整改38家,针对存在的问题,逐项提出了整改措施、标准和时限。三是全面梳理了全市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2015年投资6.9亿元实施17个工业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目前已完成治理投入试生产或调试的项目有12个,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其余项目正在实施当中。四是2016年计划投资3.8亿多元实施17家工业企业废气重点污染治理项目涉及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工业烟粉尘治理和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方面。截止目前,2家企业已完成治理项目,10家企业正在实施,5家企业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五)坚持铁腕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我市按照“源头管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不断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层层传导压力,及时排查各项环境风险隐患,全力保障环境安全。今年市本级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4件,涉及企业28家,累计处罚金额249.14万元,有效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
(六)注重家园美化,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为目标,扎实推进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新道路。累计投资3.37亿元在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中心集镇、生态农业、农村水源地保护及主要交通沿线420个村(占全市农村的45%)实施了以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置,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沼气化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受益农户10万户、46万人,农村环境得到了改善。组织实施全市国、省道两侧14段749km公路两侧、87km兰新高铁(西宁段)沿线、22个旅游景区及周边和城乡结合部、42个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定期开展道路两侧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有效改善了重点区域环境,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七)注重协同推进,不断巩固提高创模指标。紧紧围绕创模26项指标要求,强化措施,明确责任,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创模各项指标。截止目前,除环境空气质量、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水环境功能3项指标虽然尚未全面达到创模考核要求外,其余指标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已基本达到考核要求。
(八)推进网格化管理,开展精细化服务。进一步明确了网格化建设工作作为全市推进大气、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全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市已建立了12个一级网格、103个二级网格、1300余个三级网格及2300余名网格员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网格化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九)注重宣传引导,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通过组织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方面知识,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持续开展环保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的“环保五进”活动,每周摄制播出《绿色家园》环保专题电视节目,弘扬倡导生态文明理念,营造了全民参与环境污染整治的社会氛围,市民环保意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