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期盼今朝梦圆——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通水侧记

15.12.2016  19:09

  清晨,东升的暖阳洒向河谷,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上铁迈村河道旁彩旗飘扬。湛蓝的天空下,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通水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

  自1958年初,为摆脱水资源短缺困扰,解决湟水流域干旱山区用水困难,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青海人民将热切的目光投向与湟水河一山之隔的大通河,一个为破解湟水流域水资源“瓶颈”的大胆构想缘此而生。

  时光荏苒,梦想巨艰。从调水设想到梦想成真,五十八载的砥砺奋进,今天终圆好梦。随着闸门按钮按下,清澈的大通河水经过24.17公里的隧洞,穿越海拔4000多米的大坂山,流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纳拉村的出水口,注入黑泉水库。

  这一日,凝聚了青海人民半世纪岁月;

  这一日,浓缩了几代水利人梦想与荣光;

  这一日,捧起了百万河湟儿女期盼与憧憬……

  铭记这个极具历史性的日子:公元2016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万众期盼的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正式通水,青海人民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引大济湟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被称为青海“一号水利工程”的引大济湟工程,所经之地,山脉阻梗,沟壑纵横,地质复杂多变。尤其,调水总干渠作为引大济湟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从大坂山掘洞引水是引大济湟工程最突出难点和最难啃的骨头,是否顺利通水成为整个工程的关键。

  调水总干渠工程监管部负责人马福印介绍,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总投资15.86亿元,主要任务是从大通河流域向湟水河流域输水。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其中引水隧洞全长24.17公里,洞径5米,设计流量35立方米/秒,设计年调水7.5亿立方米。

  2004年8月调水总干渠建前工程开工,进口采用人工钻爆开挖0.26公里。2006年10月,出口处采用德国的TBM机开始掘进。至2008年4月累计掘进7.03公里,并遭遇到F4-F5大断层带,岩层涌水、突泥、塌方,造成TBM机出现卡机。

  “在TBM机掘进过程中,出现了影响工程进度的塌方达20多次,造成TBM机14次卡机。主要原因是达板山断裂带宽度达1千米,最大埋深1100米,地层岩性变化无常,曾出现岩爆、瓦斯、大量涌水和泥石流等地质现象。”

  调水总干渠地质工程师谭晓华介绍,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量大,速率快,塌方严重,并有泥水混合物流出,这些奇异的地质现象,成为掘进工作的最大危害。难怪,国土资源部有关专家说:“调水总干渠的地质状况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完全可以称为世界地质博物馆。”

  自2001年11月16日起,黑泉水库下闸蓄水,开创青海砼面板堆砂砾石坝建设先河,到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干渠工程全线贯通,石头峡水库下闸蓄水,标志着引大济湟龙头枢纽工程建成;

  从2015年6月30日,调水总干渠输水隧洞胜利贯通,为调大通河水接济湟水流域清除了最后一道障碍,到今年11月24日,西干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引大济湟工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建设实施的投资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一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

  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水利工程,是青海的“命脉工程”,是全省人民期盼已久的“一号水利工程”和“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建成运行后,每年可从大通河调水7.5亿立方米补给湟水流域,可实现农田“旱改水”6.67万公顷,保障东部城市群300万人饮用水、湟水干流各工业园区生产用水、东部百里长廊特色现代农牧业用水以及生态用水需求,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王海平说,调水总干渠工程的通水运行,标志着引大济湟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目前这项宏大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水利河湟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省水利厅厅长张世丰表示,将以工程通水为新的起点,抓紧研究引大济湟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调度科技水平,保证工程正常发挥效益。同时全力以赴抓好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湟水南干渠工程前期工作,为青海东部300万人饮水安全以及流域工业、农牧业和生态用水提供可靠水源。(罗连军 马生录)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