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篷车”和“十八大”的缘分

28.11.2016  22:37
来源:柴达木日报

 

   由海西州委宣传部组建的海西州“百姓宣讲大篷车”近日被中宣部评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海西州理论宣讲工作在近二十几年获得的最高荣誉。如今,“百姓宣讲大篷车”已成为海西州理论宣讲战线上响亮的品牌。2014年,中宣部将其列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并在全国进行推广。那么“百姓宣讲大篷车”是怎么诞生的呢?它的宣讲形式和内容是什么呢?它在海西州理论宣讲工作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大篷车的诞生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如何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让各族群众愿意听,听得明白,听了管用,成为州委宣传部学习会议的话题。

  面对海西地广人稀、多民族聚集、群众难集中、思想认知程度底,直接念汉文,少数民族群众不理解,宣传教育很难做到入心入脑等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为宣传部门,如何将会议精神迅速传达到广大农村牧区去?采用什么宣传方式更能贴近海西实际?怎样宣讲才能让老百姓乐于接受?一时困扰着海西宣传工作向纵深推进...........

  “唯有创新宣讲方式,才能让十八大精神在群众中做到广覆盖、提高知晓率.......”受其它地区说唱方式宣讲政策的启发,州委宣传部提出:宣讲活动要运用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要体现政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海西州大部分的农村居民都是来自海东的移民,他们对青海花儿都比较感兴趣,我们要创新一种鲜活的宣讲方式,要以青海花儿的形式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表现出来,让他们愿意听、听得懂”。州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唐生录说。

  经过反复的讨论和争辩,州委宣传部最终提出组建“百姓宣讲大篷车”的设想,把宣讲人员、宣传材料等都集中起来,将“大篷车”当做流动讲台,以“百姓宣讲”为主要方式,通过青海平弦、越弦、花儿、贤孝、打搅儿、道情、蒙古族马头琴、藏族龙头琴等曲艺节目来说唱党的十八大精神。自此,“大篷车”开始奔波于海西的农村牧区、厂矿企业,成为海西基层理论宣传战线上一道亮丽风景。

  大篷车的足迹

  时隔四年,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太阳出来照四方,给人间带来温暖,六中全会召开了,百姓满意着笑了,上起台来漫花儿,唱个全会精神哩……”一首刚刚创作的名为《要学个六中全会精神哩》的青海花儿回荡在德令哈市尕海镇的上空。11月16日,唐生录团长带着他的“大篷车”来到德令哈市尕海镇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他告诉记者:“只有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群众才喜欢听,才能达到宣讲的目的。”

  德令哈市政协副主席、尕海镇党委书记李学兵说:“今天,‘百姓宣讲大篷车’来我镇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宣讲,我们要更好地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将老百姓的事情办好、落实好,让群众满意”。

  “主办单位,你好!我是山西的一个游客,每当你们演出时,我都是热心观众。对你们办的文艺演出发自内心的赞成和叫好……”这是一位外地游客写给州委宣传部的一封信。记者在唐生录同志的办公室抽屉里见到了它,他在赞许“大篷车”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对“大篷车”的改进意见。从他的字里行间里,能清晰地看到他对“大篷车”的喜爱和期望。

  “怎么还没到啊?”“再等一等,马上就来了”。人们焦急的眼光时不时望望远方,可他们谁也不愿意离开。

  这是今年9月发生在都兰县的一个场景。这天,刚刚结束格尔木演出的“百姓宣讲大篷车”成员在马不停蹄地赶往都兰县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聚集在这里的农牧民群众仍然不愿离去,他们期待着能尽快看到“大篷车”精彩的演出。有的群众竟然开启了车灯,为他们照明............看到这一幕,宣讲团的许多成员眼眶都湿了,他们二话不说,搭建起了舞台,为这里的百姓增加了一场夜间演出。

  看完演出后,村民们说:“这样的宣讲形式,我们很愿意听,能听懂,而且最重要的是听了之后能够记住。”

  据了解,“百姓宣讲大篷车”自启动以来,深受广大基层农牧民喜爱,所到之处都能收到群众自发献上的哈达和“红彩绸”。都兰县上西台村党支部书记许德清说:“宣讲得非常好,群众非常乐于接受可以说宣讲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截止目前,“大篷车”已行程3万多公里,开展巡回演讲20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到20余万人次。

  唐生录告诉记者,“百姓宣讲大篷车”中的“百姓”指的是演职人员来自基层,属于“草根”宣讲,所以深得群众喜爱;“宣讲”指的是内容主题突出,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用老百姓喜欢的形式把党的政策和理论传播出去;“大篷车”就是一个流动的舞台,也是一个宣传政策的讲台。

  据了解,每一次演出前,宣讲团成员都要结合时政和现实情况,进行编词。所谓编词就是用青海花儿演唱的形式来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用老调编新词,改变了传统的“我来讲,你来听”的方式,这种宣讲方式很适合在农牧区开展,农牧民既乐于听,还记得住,增强了宣讲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唐生录告诉记者,由于“百姓宣讲大篷车”融合了唱、讲、说、演四种宣传方式,有别于其他文艺演出,突出的是“宣与讲”,表演也是围绕主题内容开展的,具有很强的创新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因此,2014年被列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案例选编,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大篷车将走得更远

  “今后,在进行选曲的时候,选一些比较悠扬好听的花儿小调曲目;在编词的时候,围绕党的中心理论进行,在编词水平上要有所提高,突出小品等宣讲形式的思想性,同时兼顾趣味性,把节目提高一个档次,逐步走向专业化道路。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大篷车’将会行驶到全省,乃至全国。”唐生录对“大篷车”的未来充满信心……

  踏着时代的春风,海西州“百姓宣讲大篷车”这一品牌将迎着创新变革的大潮阔步前进,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姿态续写海西理论政策宣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