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绘就海东生态文明新画卷

08.11.2017  08:52

  青海新闻网讯 连日来,海东市在全市开展了秋季义务植树造林40万人“大会战”,全市干部职工、学校师生、驻军部队官兵和宗教界人士积极参加,掀起了秋季植树造林的热潮。

  近年来,海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把生态摆在优先的位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海东延伸督察之后,评价海东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开展40万人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就是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在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特别是,全市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充分践行了“三个离不开”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海东发展绿色产业,为产城融合积蓄新能量;落实河长制,海东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

  海东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起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着力推进“四个转变”新思路,提出“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生态海东建设,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环保督查:重拳出击成态势

  8月10日,海东市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海东督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把全力配合保障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工作作为当前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从严从实迎接、配合、保障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大考”。

  8月14日,海东市委以平安区西沟峡砂石厂问题整改为切入点,采取“现场督办+会议研究”的方式,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检视和研究部署当前环保督察边督边改工作。这次别开生面的市委常委会议,就是要让领导干部真真切切的感受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敲响警铃,对环保整改工作从思想上引起高度警觉。同时,也让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切实强化政治思维、纪律意识和担当意识,主动作为,以果敢的作风做好环保信访案件承办工作,做到快转、快接、快办、快报。

  市领导们以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调研指导等形式,对群众呼声迅速回应、迅速出击、迅速解决、迅速回馈。从彩虹大地到湟水河畔、从祁连山麓到黄河岸边,接连数十日马不停蹄,市领导们以时不我待、真抓实干的精神奔赴全市6个县区和部分单位,在转作风、提能力中解决问题,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强决心和有力作为,更是向中央、省委和全市人民交出的一份满意的环保答卷。

   秋季造林:海东再掀40万人大会战

  10月16日,2017年海东市秋季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在河湟大地上拉开帷幕。

  海东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青海的东大门,属生态环境的脆弱带和敏感带,极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改变。建国初期, “光秃秃”是对青海东部山岭的真实写照,而时隔六七十年后的今天,青海东部地区的山岭早已泛起了一抹抹深绿,绿色长廊正在逐渐形成。

  今年4月,海东首次向全市人民发起倡议,积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驻地军警部队官兵、学生及群众30余万人,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万人造林绿化“大会战”,实施了南北山绿化工程、开展林业工程造林、园区绿化、城区绿化工作,完成义务植树130万余株。

  10月中旬以来,海东市把秋季绿化造林作为践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动“四个转变”的重要举措,动员40万人,用时25天,完成义务植树191.06万株、6万多亩。

  为切实加强对秋季植树造林大会战活动的综合协调和领导,海东市、成立了秋季义务植树大会战指挥部,按照统一组织、分工负责的原则,大力实施“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与此同时,市、县(区)林业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好造林绿化中的土地问题,确保绿化方案审定落实到位、苗木供应保障到位、技术措施服务跟进到位、绿化效果到位、工作推进到位。同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绿化,鼓励广大农民群众、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承包治理荒山。

  近年来,海东市把国土绿化作为利省利民的伟大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东的目标是到2020年,完成营造林100万亩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基本建成以道路两侧、村庄绿化为主的绿河谷,村庄绿化率达90%,道路绿化率达8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6平方米。在全市基本建成一个乔灌草相结合、针叶阔叶树相结合、自然景观优美的生态安全体系。

  正是因为不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海东市“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及南北山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进展顺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海东市将绿化造林与“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有机结合,以湟水河南北两山为主,在沿湟四县区实施10个片区绿化工程,打造高标准绿化屏障,筹措资金3亿元,完成植树造林1.95万亩以上;重点实施通道绿化工程,建设绿河谷。

  不仅如此,海东市还将绿化造林与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相结合:在实施健康养老“双万”基地、百里河湟文化旅游展示体验区、乐都梦幻谷、平安袁家村、平安至乐都城市快速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片区开发时,与绿化造林同规划、同建设。

   生态保护:为产城融合积蓄新能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0月20日,海东市第一时间邀请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教授,结合十九大报告,就生态环境形势与绿色发展理念作专题讲座。海东市各级党委政府表示,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守护绿水青山、拒绝破坏生态、促进民族团结”的要求,让山绿起来、水清起来、生态环境好起来。

  生态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外在形象、投资环境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海东市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连接带,是青海省宜居城市之一。多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极地门户、青藏首站”形象,建设高原山水宜居城市,海东市高起点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因地制宜,全力实施“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生态建设工程,逐步打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开窗见画、出门见绿的城市绿化美化效果。

  海东市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按照省委“四个转变”的要求,坚决把生态文明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改革办法和法治思维筑起“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三道防线,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坚定不移推进海东“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开展“碧水蓝天”和“家园美化”专项行动,抓好湟水河、黄河、大通河等重点流域和水域生态综合整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坚持“高、新、轻、优”的产业方向不动摇,进一步融入全省循环经济企业链、产业链、价值链。大力推进生态生产生活联动,把生态文明渗透到日常生产生活全过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海东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以生态文明先行区创建和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培育生态经济,打造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海东”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海东市将加快南北山造林绿化,加强湟水河、黄河、大通河综合治理,加快小流域生态保护建设与治理,围绕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进一步完善路网的绿化美化,围绕湟水河和黄河“两岸”大力实施防护林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森林覆盖达到36%以上,形成“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的“三绿海东”,筑牢我省东部绿色屏障。

  今天,用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发展,创新手段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海东主旋律,一幅海东生态文明的新画卷正在河湟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