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传统村落大调查】到本科村探寻时间的印记(上)

22.11.2016  04:33

高山、村庄、牧场,无疑是本科村的缩影。

一马平川的谷底村庄

  青海新闻网讯 最早听到“当车”这一地名,是在去年调查贵德县下排村时从村民口中得知,当时只知道“当车”是贵德县城西部一个峡谷的名称。然而对于它的地理风貌、民俗文化等我一概不知,再加上在贵德方言中“车”与“柴”为同音,导致我在《驻足下排村》那篇稿子中将它写成了“当柴沟”。今年有幸再次来到贵德,对这里的古村落进行调查立档申报工作,对于熟悉而又陌生的当车沟,我既充满好奇又满怀期待。

  当我们走进这个黄河南岸、当车谷底的本科村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里不仅有着充满传奇的千户大院、独具一格的藏族头饰,更有那人神狂欢的四月会,它们似在诉说一段又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一个古老的谷底村庄

  本科村位于海南州贵德县河西镇当车沟内,距镇政府南约12公里,海拔2404米,它南邻瓦家村,北接木干村,西靠西山湾村。本科村由尕加东科、本科、环仓三个自然村组成,主要以藏族为主,汉、回、土族杂居。

  本科村所属地区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东部的拉过山和西部的斜拉山构成南高北低谷地——当地将这一谷地称之为当车沟。虽说是峡谷地带,但当车沟东西跨度较为宽广,且南北倾斜不到5度,因此,这里可以算得上是一马平川。当车沟西部斜拉山下的西河(也被称为莫曲沟)发源于扎木日根山南麓,经过92.8公里的长途跋涉流经新街、穿过本科村西部最后进入黄河。优越的自然条件,让本科村植被繁茂,动物种类杂多。如果处于一个制高点俯瞰整个村庄,你会看到依稀可见的传统民居隐于一片树的海洋。

  本科村民至今还保留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习性,村子东部的拉过山是本科的牧场之一,“拉过”为藏语,意为山势陡峭,其北部有名为“诺亥堂义”的小山丘,因形似炕桌也被称为炕桌山。在拉过山主峰阿米万江山顶处设有一处“拉泽”,称为万江拉泽。相较于拉过山,村子西部的斜拉山草场面积更大,交通也相对方便,因此成了村民的重要牧场。斜拉山再往西是被村民称为“阿曼堂”的草场,“阿曼堂”再往西的山峰就是村子的另一处拉泽所在地环科尔山。

  本科村村域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10公里。南北走向的县道302(当车公路)是村子的传统轴线,它将村子分为东西两部。东北部是村子的一社尕加东科,据却毛寺民管会主任吉麦央忠介绍,“尕加”和“东科”是两个小部落的名称,尕加为“一百条水渠”之意,东科为“在一起”之意,因此,尕加东科可意为“一百条水渠汇聚的地方”;东南部是村子的二社本科的所在,“本科”为藏语,意为“塑有十万佛塔的土塔”,因以前在本科和瓦家两村的交界有一处塑有十万佛塔的土塔而得名,本科村名也由此而得;西部是三社环仓(千户庄之意),是当车千户府的所在。

   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

  平整如桌的“诺亥堂义”山丘

  本科村的小部落在以前均属当车部落,据传当车部落的先民在上万年前住在现在贵南的穆格滩一带。当时的穆格滩与哇什滩、过马营都是相连在一起的平地,滩中间贯穿穆格滩夏曲大河(即今沙沟河),要用皮筏摆渡,人们过着自食其力、就地取材的游牧生活。为了补充食物,常常有很多人结伴到莫曲沟(今当车地区)森林打猎。

  据说当时有一伙人到莫曲沟狩猎的时候,家乡穆格滩发生了巨大的地震,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夺走了留守家园的亲人的生命和财产。当这伙猎人回到家乡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不再是昔日风景优美的大草原,而是一片沙海。猎人们见到此番情景,只好各奔前程,自寻出路。其中七个人结伴迁徙来到现在的当车地区,发现该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极适宜农业生产,就各自占据土地、开荒耕田、娶妻生子,定居此地,生息繁衍形成了七个措哇(部落)。据传这七个措哇名称中都带一个“加”字,所以被称为“东且加卜登”(当车七大家族),即夏加、纳加、索加、尕加、鲁加和卫加。

  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优美传说。而当今当车地区带加字的措哇远远不止七个,所以这七个当初带“加”字的措哇除了三个之外,其他均已无法考证。

  公元1722年前贵德黄河以南即三沟(河西当车沟、河东兰角沟、热水沟)统称为三沟,为当车总千户管辖。据《海南文史资料》记载:当车部族因居住地称“东且隆哇”(意为宽广的山沟)而得名。

  早在13世纪前,当车部落没有历史记载。13世纪末,一位名为苏合赞敦巴·叶西坚参的苯教传教高僧来到当车地区后,于公元1289年在今琼毛塞康原址创建佛堂,广传雍仲苯教,受到当车地区广大信徒的拥戴,后被拥立为当车地区的政教首领,但是这位高僧只热衷于传播佛法而不爱料理政事。但是他的弟弟万麻加聪明过人,又有能带领千军万马之勇,经过商议,最后决定派当车地区的七个措哇代表前去那曲迎请其弟万麻加来当该地区的头人。当返程行经阿欠唐(今可可西里地区)时,万麻加的座椅困乏,只好改乘轿子赶路。

  所以当车地区至今还流传着“官大人落在阿欠唐,宝马儿乏在沙丘边”的谚语。这位被迎请来的万麻加自然成了当车地区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任头人。

   一座传奇的千户大院

  本科村民居主要以庄廓院为主。庄廓院看似简单土气,却有着深远的历史性和极强的实用性。

  一个完整的庄廓院就是一个微缩的城堡,高约5米厚1米的土筑厚墙,不可随意逾越。本科村庄廓院的屋顶都是平顶,上房御敌,行走如平地,庄廓内一般建有佛堂、煨桑炉、玛尼旗杆等宗教设施,房屋色彩一般以木料本色为主,辅以橘黄色涂料装饰门窗家具,有条件的家庭常在屋檐椽头装饰蓝、白、红、绿、黄等色。布置在村口及民居内色彩丰富的玛尼旗杆成为藏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同时本科庄廓外形厚实相对封闭,内部构造粗犷质朴,这与藏族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不无关系。矗立的经幡与大门上悬挂的经文、墙头上的“蜈蚣墙”装饰和墙角上的白石、院落中心的“中宫”与煨桑炉,都是本科村庄廓民居的鲜明标志。

  巷巴民居是原当车千户府所在地,据78岁的巷巴老人介绍,以前这个院子占地10亩,由于兄弟分家,将老院分为4户。虽说是千户府,但建筑均是上世纪70年代重建的。

  原《贵德县志》编写成员张志忠老师出据证明并签名盖章写到:“1957年,我在当车乡工作,乡委书记化色太于这年秋天叫我和他到先锋二社检查移民生活安置工作,他领我到一个大院里去,还说:这是当车千户的家。此院确实很宏大,从格局上说,房屋建在大院的中间,为东西走向的两层楼,全部是木式建筑,四面有走廊,房屋虽然年久失修,但相当宏伟。此院的南墙靠大门的上方有一块大于大门的匾,匾的设计相当讲究,底色是天蓝色,匾的内容全部为中文书写,全部是十公分大小的文字,雕刻工整。经过辨认,虽然经过很长时间,但仍能认出部分内容。匾是明代的产物,上书‘大明永乐元年’皇帝发给必里卫千户所得诏书。1958年8月,大办食堂,此院内改办食堂,大概1959年春,食堂不慎失火,院内的一切俱焚。”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