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党校:发挥阵地作用提升干部素质

13.04.2016  13:45
来源:西宁晚报

   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通县委党校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以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党校姓党,突出主业主课,认清自身历史使命,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以创建“三优”和“三基”建设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和科研工作力度,为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服务。

  领导干部上讲台讲党课

  近年来,大通县委坚持“党委办党校”,对党校工作十分重视,一方面着力解决党校工作的实际困难,为党校解难题,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重视发挥党校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求党校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深化教学改革。

  今年,为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示范引领和经验指导作用,县委主要领导和县直部门主要领导主动走上讲台,为基层党员干部讲“党课”,以此促进领导干部以讲促学、学用相长、教学相长,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在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中,“主讲”领导们将讲授三项内容:一宣传政策理论,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事政治,县情县策等;二讲授业务工作,主要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主管或从事业务工作实际,讲授经验和成效、面临困难和问题、工作思路和对策;三交流心得体会,主要结合个人工作实践经历,讲授修身立德、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

  多措并举加强党员干部培训

  近年来,大通县委党校突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校干部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工作。

  ●围绕中心工作,开展重点培训。一是重点办好科级干部、村社干部、年轻干部主体培训班,同时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联合举办妇联、工会、党外、综治、文秘、团委等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二是开门办学,加大对外协调,拓展培训渠道,从2013年开始受西宁市委组织部及城北、城中等区委组织部的委托,举办全市区县直属部门乡镇(街道)负责人培训班、新任农村党组织书记示范班等培训班;三是继续教育培训,每年定期对全县1000余名公务员、4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轮训。培训中采取专题讲座、分组讨论、实地考察、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参训人员的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等诸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适应基层需求,开展特色培训。按照县委关于做好全县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成立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讲组、“三基”建设宣讲组,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宣讲团和宣传部百姓宣讲团,开展送学下基层活动,“十二五”期间,深入各乡镇村、行政企事业单位授课826次,受训党员干部达7万余人次。

  ●落实三进要求,开展专门培训。开展党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三进”活动。在县属企业、县域学校、社区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职业道德建设、法制教育、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形势和政策、社会公德、感恩教育等专题培训。

  ●发挥网络作用,开展远程培训。把党员电化教育与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开通了清华大学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资源优势,播放红色经典影片、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党的光辉历程等电教片。做到了“四有一经常”,即有设备、有场所、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播放活动经常化,在党员干部培训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得到了有关部门肯定。

  党校科研工作出成果

  在县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大通县委党校加强科研协作,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科研工作成绩显著,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加强理论研讨。充分发挥党校理论阵地作用,健全和完善理论研究机制,鼓励教师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加大理论研讨的力度。近年来,组织教师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76篇,参加省、市、县组织举办的论文研讨会,30篇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16篇论文在国家和省、市、县级公开刊物发表,学校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

  ●开展社会调研。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把科研工作作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年度社会调研计划,审核教师确定的调研课题,召开调研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教师根据课题要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查找资料,分析论证,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与县委组织部、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合作,参与完成了《关于大通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等20篇调研文章。根据县委安排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等8篇县级重点调研课题。教师按照每人每年至少完成一篇调研课题的要求,共撰写了《对大通县社会事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等40篇调研文章。

  三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通县委党校将教师培训学习纳入党校整体规划,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授课艺术。

  ●坚持“请进来”教。注重教师业务技能的提高,加大内部培养工作力度,聘请省委党校教师来校指导教学科研工作;从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省、市委党校、省社科院、青海大学聘请特聘教师,补充师资力量;组织开展课件制作技能、案例教学和授课艺术培训、竞赛。

  ●坚持“走出去”学。树立看齐意识,学习和借鉴县级先进党校的优秀成果、经验做法,寻找差距,补足短板,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全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党校的目标任务,2016年开展了向县级先进党校学习看齐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面对面座谈、经验交流等方式,做到边学边查边改,在整改中自我完善和提高。

  ●坚持“沉下去”练。利用送学下乡、基层挂职、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的机会,教师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了解和掌握县情民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业务知识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创新方式凸显主渠道作用

  下一步工作中,大通县委党校将努力做到工作有新思路、培训有新突破、服务有新拓展,凸显党校主渠道作用。

  ●领导干部上讲台。聘请一批省、市、县、乡镇各部门的领导同志担任特聘教师充实教师资源。

  ●“手机课堂”活动。与网络技术部门合作,利用现有“大通党建网”,创办“手机课堂”,内容涵盖理论、政策、法律、廉政建设、群众工作等知识,为党员干部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

  ●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按照外树形象、内练苦功的要求,从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多方入手,内培外训,多措并举,定任务、压担子、完善内部岗位责任,量化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