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174户群众的安危——大通县桥头镇过蟒台危楼住户搬迁安置记

07.12.2014  11:18

  

  寒风瑟瑟,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过蟒台危楼搬迁安置工作在一片赞许声中进入“收尾”阶段,174户群众的心里暖融融的。

  原本住在危楼的住户已得到临时过渡安置,新房摇号工作也于10月12日全部结束,预计在年底将全部搬入新房,永远摆脱因住在危楼而产生的寝食不安的生活状态。

  一条微博带来改造转机

  “大通县过蟒台174户煤矿退休职工住危房度日!”今年6月2日,这条微博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短短三天,网络点击量累计达到1.7万次,并被20余家国内知名网站转载。

  这174户危房住户是青海能源发展集团公司过蟒台17-21号家属楼的住户,这五栋楼相继建于1978-1984年。因楼体基础位于黄土层,多年渗水使得楼房地基下沉,导致楼体开裂,随时都威胁着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有能力搬迁的住户早早搬离了这里,而留下的大都是煤矿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以及少部分孤寡老人。

  去年下半年,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将过蟒台住户纳入改造范围。但房价使这些住户陷入困苦与无奈。

  过蟒台地处大通县偏僻地段,交通不便利,又处在煤矿采空区范围内,因此没有房地产企业愿意在这里进行开发和建设,商业开发价值几乎为零。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住户无法实现商业地带拆改造房按比例置换,企业能力也有限。

  174户退休职工住危房度日的情况引起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按照省市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大通县迅速就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成立了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组织机构,抽调120余名工作人员分18个工作小组,分片包干,在全面对5栋危楼174户住户进行房屋和家庭基本信息入户登记调查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紧急避险房屋征收及安置补偿方案,分期分批次对174户住户进行房屋征收及安置。采取由政府进行房屋征收及安置,并解决过渡房源、发放过渡费用等,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确保住户们早日搬离危险地段,大通县制订了一日一汇报一汇总制度,从9月23日起,每天下午五点准时由县长召集住房、城建、民政、乡镇、社区、企业等多个部门成员专题汇报工作进程,研究解决当天遇到的问题,安排组织各部门协同解决。各工作组先后投入人力达1000多人次,发放过渡费、房屋征收补助金、拆迁费等费用共计1000余万元,解决临时过渡房源18套。在保持政策一致、公平公开的基础上,对特别困难的住户给予了一定的补助,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办事。

  一腔热血排除后顾之忧

  174户中有35个特困户,有的家中有重病病人、有的无收入来源,生活极为困难,完全没有能力搬迁。一开始,大多数住户对于搬迁都怀有抵触情绪,几陷僵局。工作人员逐个走访住户,了解搬迁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小到帮助搬家,大到协助办理“大病救助”、“低保政策落实”,先解决眼前的困难,后排除群众后顾之忧。

  老叶一家是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户,雪上加霜的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又患了癌症,漫长的治疗使他家借了一大笔外债。如今又要面临搬迁,逼得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在外人面前泣不成声。为了帮助老叶一家,县上一方面决定将他女儿列入“大病救助”范围,另一方面积极帮助他家寻找合适的出租房过渡。工作人员多次到家走访,为老叶细心办理着各种手续,让他摆脱了当前的困境,老叶再次流下了眼泪。

  县总工会干部杨生洲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联系动员搬迁的住户有6户,基本上都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家庭经济困难,住户的思想工作相对难做。在与群众的贴心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群众说着流泪,我们听着流泪,更加促使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10月8日下午大通县召开的每日专题会议中,参会人员发现房屋产权问题其实是许多搬迁户的后顾之忧,会上决定向所有住户发放一份由县住建局提供的棚户区居住5年后住户取得完全产权的通知函,给每一个搬迁户吃了颗“定心丸”。

  桥头镇镇政府是此次搬迁工作中担负任务最重的一个单位,面对工作量大、情况复杂的重重困难,全镇100多名干部职工齐上阵,每人包片包干到户。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每天晨会和下午碰头会基本都是研究过蟒台搬迁安置工作的。副镇长马秀清对记者说:“在入户动员搬迁过程中工作人员吃闭门羹最多、被轰出门是家常便饭。是领导层高度重视和关注,办事员舍家忘我、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最终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配合。”

  亲如一家促进搬离安置

  10月10日一大早,太阳刚刚映红老爷山,轰鸣的机器声就打破了过蟒台危楼区的宁静。裂缝最严重的18号、19号、20号楼被挖掘机一层层地夷为平地,过蟒台搬迁安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整个动员搬迁和走访中,工作组成员自己掏腰包买水果等礼物拜访住户,与住户一同洗菜做饭。搬家时先为住户联系好过渡的住处再帮助搬家,自己既是工作人员又是免费的搬运工。特别是住户们看到许多女同志也拼尽力气肩扛手拿抬物品时,深感过意不去。一段时间下来工作人员和住户们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成了荣辱与共的一家人。

  今年40多岁的老徐十几年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和70多岁的父母相依为命,家庭情况非常困难。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帮助他家解决实际困难,不仅帮着为老徐一家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还帮助他找到了低于市场租金近一半的过渡住房,一件件暖心的实事让这家人重新树立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在已被拆迁的18号楼上,曾住着一对老夫妻,老两口没什么文化,性格直爽。在得知搬到新房还需要自己掏钱时,对搬离安置工作十分抵触。经过工作人员不断说服,受感动的老两口开始帮助工作人员一道做起了其他住户的工作,用现身说法说动了周围不少的左邻右舍,成为了搬迁工作组的“编外人员”。10月10日,老两口紧紧抓住工作组干部的手激动地说:“再过不久,我们就要在这辈子都没住过的好房子里安居了,真得感觉生活在幸福之中。”

  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在省市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举全县之力,短短几个月为危楼住户解决了心头之患。过蟒台危楼住户妥善搬迁安置这一民生之举再度证明: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工作细了、作风实了,心贴心地去交流,点对点地去服务,全力为群众解决难题,就能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在过蟒台危楼住户妥善搬迁安置中,各级党员干部注重以人为本,直面问题、因事制宜,在抓落实上不走样、不打折,不讲困难和风险,扑下身子为群众,真正为群众解了难事、办了实事,体现了执政为民、一心为民的优良工作作风。

  走进基层听民生、放下姿态问民策、真心实意解民忧,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变成自己的所干、所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干部,开动脑筋、汇聚民智,从沟通艺术到方式方法都更加贴近百姓、贴心百姓。可谓,智慧在基层、温暖在基层,亦是对基层工作的全新升华。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身为公仆就要把群众当做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 (韩易桦  萧柳)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