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惊现汉墓晚报揭秘细节

26.11.2015  21:00

  

  ●汉墓一般“十墓九空”,但这座汉墓并不是空墓●墓主人尸骨不全口齿发青,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墓室破损严重,是否上演过“盗墓笔记”

   11月23日,大通县黄家寨镇下陶村,一施工队正在进行铁路沿线铁塔的架高工作。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开挖的基坑中不断有青灰色的砖石涌现。继续开挖之后,一块人类的面部头骨在泥土中赫然出现,接着,墓室、墓道、残缺的大腿骨、破碎的陶片一点点出现……一处疑似古墓遗迹的地方突然出现,气氛开始诡异,人们猜测这里为何如此支离破碎,是上演过“盗墓笔记”,还是经历了地质灾害……昨日,晚报记者前往大通县黄家寨镇下陶村,揭开古墓的神秘面纱。

  大通惊现古墓遗迹

  挖出青灰色砖石和头盖骨

  “11月23日17时30分,工人们快下班的时候,我来工地看看铁塔基础的工程进度。来的时候已经看到这座挖开的基坑中有青灰色的砖石和人的头骨。”青海银龙公司现场负责人谭有福告诉记者,“估计施工队可能是挖到了疑似古墓的遗迹,感到事情非同小可,便通过各种方法联系文物管理部门,并拍下现场照片,好让相关部门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使用。”

  为了不让已经显露的古墓引来盗墓者,谭有福专门交代施工工人和值班留守人员轮流看守古墓,不让古墓再遭到破坏和缺失。

  11月24日,大通县文物管理部门前往施工现场,大通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陈荣在查看了情况之后断定,施工队挖掘到的确实是一处古墓遗迹。初步预计古墓的年代比较久远,或为汉代古墓。“但可惜的是,经过勘查后墓室大部分已经遭到破坏。”

  目前,施工方已按照文物保护的相关条例停止施工,并对现场进行清理工作。

  汉墓竟不是“十墓九空”

  破损严重是否上演过“盗墓笔记”

  有着30年文物工作经验的陈荣告诉记者,汉墓一直有“十墓九空”的说法,发现一处古墓遗迹后,虽然往往能很快确定出是汉墓,但是专家在对墓室清理过程中经常会遇见汉墓内是空的,不但没有陪葬品,甚至连墓主人都不见踪影。

  由于汉墓大多数被盗掘或破坏,完整的汉墓是少之又少,这与当时的墓葬形式和“二次下葬”习俗也有很大关系。西汉时期的墓葬流行土坑墓,而东汉时期则是以砖室墓为主,这一时期的墓葬在地表层都有明显的痕迹,就是处于封土堆下,极易识别,而且也没有太多的防盗措施,所以大多数的墓葬都被盗掘过,尤其是东汉的砖室墓,其内部为中空结构,这也为盗墓者提供了方便。

  汉代丧葬习俗普遍实行“二次下葬”。汉代时期下葬时,人们通常是通过墓道将棺椁送入墓室,然后再将墓门封闭。在夫妻合葬墓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先故去的人葬于别处,待夫妻中的另一位去世后再一同葬于自家的墓中;第二种方式则是直接将先故去的人葬于墓中,并封闭墓门,夫妻中的另一位去世后,家人寻找到当时的墓道,二次下葬,即通常所说的“二次葬”。

  “幸运的是,这次在黄家寨镇下陶村发现的汉墓并不是空墓,有墓主人和陪葬品,但墓室大部分已经遭到破坏,所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不能还原历史、分析判断。”陈荣无奈地说。

  由于汉墓受到了严重破坏,陪葬品目前也只能看到几片陶罐碎片,有不少人质疑汉墓被盗墓者“光顾”,上演过真实版“盗墓笔记”。但陈荣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办法断定这座汉墓遭破坏是出自盗墓者之手,还是施工过程中的损毁,要经过进一步清理、研究及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墓主人尸骨不全口齿发青

  11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大通县黄家寨镇下陶村挖出古墓基坑的地方,工地已停止一切施工项目,仅有一名工地值班人员。而被挖出古墓的基坑约5米深,长、宽约为4米至5米,站在基坑上方能够清晰地看到由青灰色砖石砌筑的墓室及残存在土里的部分墓道,从基坑中挖出的土堆在一旁,土中还有不少砖石,但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施工方和文物管理部门在挖开的基坑中发现了墓主人的部分尸骨和少量的陶罐碎片,并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从基坑旁的土堆里找出墓主人骨头。

  陈荣说,从墓的砖券形式、出土陶片及砖石能够判断出这是座汉代墓,且墓为砖室结构。中国是从汉代开始有的砖室墓,西汉时期还普遍是土坑墓,到了东汉就盛行砖室墓了,现在看,初步推断这座墓应该属于汉魏时期,距今近2000年。

  基坑的另一旁摆放着墓主人的头骨面部和一只大腿骨的下半部分。据陈荣介绍,从墓主人的牙齿疏松度和磨损程度分析,下葬时其年龄约在30岁至40岁间,且墓主人的眉骨较高,应为男性。

  但记者发现,墓主人的门齿凹(鼻子与门牙中间部位)处呈青色,陈荣表示,这是由于汉代时丧葬盛行口含,又称作“饭含(晗)”,即依丧葬礼俗而给逝者口中填塞贝、粱稻、玉、金属货币等口含物。王公贵族多效古礼,庶民则多以铜币作口含。因此,这名墓主人在下葬时被家人在嘴中或面部放置过铜器类制品。

  文物部门将进一步清理发掘

  以揭开墓中之谜

  经过省、市、县文物部门对古墓遗迹初步勘察后,陈荣表示,即日起省、市、县文物部门将做大量细致的前期准备,并需要工程建设单位配合,一切就绪后,将组织人员进场清理、发掘。届时,相关专家及工作人员将下到有古墓遗迹的基坑中,对这座汉墓进行详细清理,确认汉墓的形状及大小。

  相关链接

  汉墓:我国西汉、新莽和东汉时期的墓葬。其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绝大部分是50年代以后进行的。

  汉墓分布很广、数量巨大,除西藏、台湾外,全国各省市区都有发现。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是两汉的都城和当时郡县所在地。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发掘的汉墓约有万座以上,其中属于诸侯王一级的有20多座,列侯一级的约80座。发掘的汉墓资料,对研究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物质文化和丧葬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考古专家介绍,东汉的土坑木椁墓相对隐藏较好,很少被盗,因为木椁墓是由木板盖住棺木,时间一长就会塌陷,不易被盗墓者发现。而砖室墓的结构非常坚固,墓室的券顶上千年都不会崩塌,比较容易被盗墓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