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持续提升民生温度

02.11.2016  10:03
来源:西宁晚报

  “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民政系统始终恪守的民本理念和践行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一项项惠及民生的举措,一组组温暖人心的数据,书写出大通县民政局持续提升“民生温度”的答卷。

  

  强班子,抓队伍

  促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心系群众谋福祉。为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筑牢老百姓幸福根基,大通县民政局狠抓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筑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基础,以党风促政风,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百姓身边。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成员转变工作作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重温一续写”活动,举办党员培训班1期,业务培训班6期,党员集中学习13次,征订学习书目60余册,观看红色电影5部。

  ——筑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基础。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其他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深化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四风”,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不敢作为”的行为。

  ——强化教育,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纪政纪条例。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知识测试等活动。

  民生兜底聚焦精准脱贫

  “是政府帮我度过了难关,我感谢、感激……”青林乡棉格勒村村民尚得香一家4口人的生活,因丈夫的突然去世而遭受重创。村委会及时将这一情况层层报告至县民政局。县民政局通过“救急难”绿色通道,为该家庭发放了2万元的临时救助资金,暂时缓解了该家庭的生活困难。如今在村委会和乡政府帮助下,尚得香在4月被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今年年底,他们一家还将被调入扶贫对象范围。而这一切工作的迅速落实,源自于大通县在困难群众当中实施的“救急难”政策。

  ——建立“救急难”扶贫基金。该基金用于患重特大疾病或遭遇突发性灾难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救急、就难工作,给予500-20000元的救助。

  ——救急难及“一门受理”。建立健全了“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救急难)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县、乡两级社会救助(救急难)工作机构和成员单位的职责。

  ——健全主动发展机制。依托各乡镇、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全县20个乡镇、22个社区建立了社会救助受理窗口,对急需接收办理的“急难”事项及时进行受理、转办,“一门受救助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建立“救急难”绿色通道。以县民政局便民服务大厅、各乡镇、社区服务大厅为服务窗口,建立县、乡镇、社区三级急难对象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机制。推行“首问负责制”,首次接到急难对象诉求的部门或单位为责任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办理结果,对推诿扯皮者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做好低保与扶贫“两线合一”工作。及时进行安排部署,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认真做好贫困人口核实工作,切实做到精准到户、到人,对于符合低保条件全部进入扶贫对象当中,对低保当中的低保户和低保贫困户进行分类。

  ——做好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分档补助。对于“两线合一”后精准认定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分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无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帮扶措施实现脱贫的特殊困难低保家庭;第二类为原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第三类为新纳入低保的扶贫建档立卡家庭。2016年,第一类家庭平均按照2500元/人/年补助,第二类家庭平均按照2016元/人/年补助;第三类家庭平均按照400元/人/年补助。

  ——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资金。2016年上半年将5664户,212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并补发上半年农村低保资金510.5万元。截至目前,对9001户,31776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2525.82万元。

  基层政权建设凸显新亮点

  减轻社区工作负担,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根据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关于社区减负增效提升治理能力的实施方案》,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联合下发了《社区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并要求各有关乡镇做好社区减负工作任务。通过社区减负,将社区中依法履行职责事项整合为19项,依法协助工作整合为42项,社区考评达标为13项,纸质台账为26项,证明性盖章事项为10项。认真开展农村社区试点工作。按照省市民政部门要求,在今年实施的30个美丽乡村项目中,按15%比例确定了良教乡下甘沟村等6个村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目前6个农村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70%奖补资金已到位。积极培育专业性社会组织,着力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积极链接各种社会资源,用专业社工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的全方位的服务,引进夕阳红、福寿康等3家养老性社会组织和向阳、星月2家专业社工服务站,通过引导社工、志愿者积极承接保洁、送餐、养老、助医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社区和社会组织工作的结合度,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社区减负和打造新型社区的服务新模式。

  养老服务打造普惠型养老体系

  2016年10月6日,家住大通县青山乡生地乙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哈成生,带着年迈的妻子和残疾的儿子来到了朔北中心敬老院。哈成生老人一家的到来即解决他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也开启了全县非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的新篇章。看着敬老院为他们一家三口准备的大房间、新床单、新被褥和新生活用具,一辈子劳苦的老哈感慨道:“政策不亏人啊,我们一家人全靠了现在的好政策啊,我心里的烦恼没有了!”,而这是大通县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个小缩影。近年来,大通县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为重点,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县共建有老年中心福利院1所、农村中心敬老院7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所、农村老年人互助幸福院121个,提供养老床位940张,对271名五保老人实施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了,但是对于5.3万的60岁以上老年人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因此,大通县结合全县社会养老工作实际,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县政府牵头印发了《大通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和《大通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实施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及时启动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到市民政局项目资金1494.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55.5万元,实施“农村老年之家”建设项目56个,其中新建26个,改扩建29个,购置设备1个,随着项目的顺利实施必将为全县养老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