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首次日间拍摄到马麝影像

08.08.2023  09:0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日,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首次发现国家一级濒危野生保护动物马的日间活动影像。

  画面中的马麝悠闲自在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祁连山支脉达坂山南麓,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5.4%,98%的森林为天然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涵盖了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这里被誉为西宁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

  红外相机记录时间为7月17日15时48分、7月20日15时41分,短短20余秒的影像画面中,一只个头大小与山羊相仿,耳朵狭长、模样呆萌的马麝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中,时而低头觅食、时而转头观察四周、时而闲庭信步,颇为悠闲自在。

  这一发现令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欣喜不已。据了解,马麝是国家一级濒危野生保护动物,栖息在海拔2500米至4000米的高山灌丛或针叶林里,晨昏活动觅食,白天在灌丛里休息,它们的活动相当有规律,行走的道路也很固定。由于大肆乱捕、偷猎,20世纪90年代马麝近乎灭绝。随着多年来严格保护、科学监测和环境改善等措施,这种珍贵动物的数量正在逐步恢复。

  这是保护成效的有力见证

  “此次拍摄到马麝的日间活动影像,充分印证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大通县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前不久,为进一步摸清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活动规律、分布范围及栖息地状态,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去年秋季布设在宝库巴音、牛场三大队、五间房等区域的10余台红外相机进行回收、调试及电池更换工作。

  工作人员对回收的影像资料筛选时看到,去年8月份至目前,共计拍摄有效照片、视频数据2500余份,记录到包括雪豹、兔狲、白臀鹿、藏狐、岩羊、石貂等重要物种在内的18种动物,还多次拍摄到大量野生动物嬉闹、捕食、筑巢、育幼等行为信息,展现了保护区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存活动轨迹,是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有力见证。

  据悉,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根据动物留下的痕迹确定活动频繁区域,将部分监测点位进行调整安装,新布设红外相机15台。下一步,该局将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加大资源巡护、宣传及监测力度,进一步充实保护区科研数据库,为今后资源保护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