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天:汤一介的问题意识与担当精神

13.07.2015  16:11

编者按:汤一介教授是蜚声中外的国学大师。他一生精研中国传统文化,著作等身。汤先生出身国学世家,早年究心释道,晚年致力于儒学第三期的发展,提出和而不同、普遍和谐、内在超越、新轴心时代等问题,推动文化界对传统哲学的讨论;尤其于新世纪伊始,联合中、日、韩、越300多人纂辑卷帙浩繁的《儒藏》,居功至伟。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已故教授方立天先生生前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央编译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汤一介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瞩望新轴心时代》发布会”上的发言摘要。

汤一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文化学家、国学大家,他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宗教三个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哲学建设、中国文化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思考他之所以取得这些学术成就,其原因是和他主观上的学术素养有关的。他的学术素养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问题意识,一个是担当精神。问题意识是和前瞻意识、创新意识相联系的,担当精神是和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相联系的。

汤先生经常说,哲学就是要能够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样才有新的思想。他经常从中西哲学、中西思想的比较当中去发现问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苏联流行的关于哲学的唯物、唯心的对比,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提出要把哲学史作为认识史来思考,强调要对哲学思想、对概念范畴进行分析。由此,他进一步推动了中西哲学的比较,提出中国哲学追求真善美,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追求精神境界的;在实践的途径和方式上,有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的区别。为了阐明中西哲学的异同,他很强调解释学。可以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推动中国哲学的研究方面贡献是巨大的。在文化领域,他针对文明冲突论提出了文明共存论,他以佛教传入中国为例,说明儒释道三家合一,这对我们后来提出宗教和谐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另外,他又根据世界历史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参照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提出新轴心时代理念,强调中国文化应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挖掘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文化资源,在汲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复兴。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文化价值。

他的担当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创立中国文化书院和组织《儒藏》工程两个方面。中国文化书院的核心人物是汤一介,中国文化书院的创立对中国文化的走向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对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004年,汤先生以古稀之年担当了《儒藏》编纂与研究首席专家,这一浩大的工程很有意义,要担当起这一职责需要很大的勇气。

上面所谈的两个方面,我认为和汤先生的情怀密不可分。他说,我喜欢自己的国家。我曾亲耳听他说过:“我的根、我的文化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当时我听了很受感动。他的这种情怀和他的家庭有直接关系,他的祖父讲:“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这对他影响很大,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我个人认为,汤先生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同寻常的,他的学术素养是值得我们学习、师法和弘扬的。

资料链接

汤一介先生著作丰厚,学术专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等。先生著有学术随笔《在非有非无之间》《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非实非虚集》《昔不至今》《郭象》《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佛教与中国文化》《生死》《和而不同》《我的哲学之路》等。此外,先生主编《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在耄耋之年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工程第一部分是包括500本9700多卷1.5亿字儒家典籍的《儒藏》精华本,第二部分《儒藏》大全本将收入5000部10亿字儒家典籍。此外还撰写有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201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