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环保见闻

29.04.2016  07:25

  青海新闻网讯 4月15日,午饭过后,西宁开往拉萨的6801次列车列车长郑海玲开始了她出车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在常人眼里最不起眼的工作——领垃圾袋。郑海玲每次出车都会领取餐车、车厢和卫生间所需的三种不同规格的垃圾袋,仅车厢使用的垃圾袋,每次都要领取100至200个。

  列车也正接受着各项出车前的例行检查,包括列车特有的装备密闭式集污箱,这项检查工作与检查列车制动系统并列同等级别,是出车前的必检项目。

  “各车厢请注意清理垃圾。”列车长郑海玲发出了开车后的“首道指令”。

  郑海玲告诉记者,在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行程中,平均每趟会产生0.6至0.8吨垃圾。在拉萨火车站的垃圾处理站,每天要分拣处理从列车上运来的垃圾约4至5吨之多。垃圾的安全抵达,对青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藏高原地质环境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抗人为干扰能力小,请大家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车厢里不断传来广播声。

  青藏铁路格拉段全长1142公里,其中包括550公里的常年冻土地带,是青藏铁路线上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列车一路向西,沿途是茫茫戈壁、广袤草原和偶尔出现的美丽湖泊,车窗外牧民的牛群、羊群一闪而过,一片寂静。

  列车车厢内的干净环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归功于软件和硬件都能跟得上”,郑海玲说。列车广播里除了播放音乐外,还介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重复滚动的播放,会让旅客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软件”。列车长所说的“硬件”,小到一个塑料袋,大到密闭式集污箱。垃圾袋都是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制造,厚度是家用垃圾袋的4至5倍,装下40多公斤的垃圾也不裂开,有效避免了行车和转运时垃圾泄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普通列车不同,奔驰在青藏线上的列车都安装着密闭式集污箱,它将乘客洗漱后的污水以及卫生间的粪便收集在一起,确保在1956公里铁路线上不留一点污物。

  海拔4500米的那曲站到了。周边的草场、旁边流淌着的碧绿的河水,让来自山东的游客刘慧芳异常激动,背起相机,走出车厢,感受着高原的气息。下车前,她特意把自己全身检查了一遍:“吃了这么多零食,身上别粘个包装袋什么的,吹到草原上,那就不好了。”

  站在车厢门口的郑海玲也在不停地用对讲机提醒乘务员上车前注意对门口垃圾的清理。

  青藏铁路格拉段每天迎来送往8趟列车,沿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依旧如初。在此既能看到人类文明的结晶,也能领略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