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出来的新东至沟村

03.04.2019  15:36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老爷山脚下一直往朔北藏族乡走,初春的高原上春天的脚步依然缓慢,村庄里的人和土地仍在休养生息,期等着天气的转暖……

  距离大通县县城14公里的东至沟村也静悄悄的,村子对面有一大片原始云杉林,有些树枝上还挂着雪,安静得能听到不知名的鸟啼声,穿过村子往上走,在路的尽头静谧地伫立着21座小木屋,到视线高一点的地方回头看,远处的雪山,近处山上的云杉林,山底下的小木屋,和还未融化却能听到一些流淌声的小河,加上头顶一晴如洗的蓝天,眼前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令人不禁遐想到夏天最美的季节这里该有多吸引人。

  这些小木屋是朔北藏族乡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的项目之一,站在小木屋前,东至沟村第一书记张合成兴奋地向记者描述去年夏天这里的热闹场景,24小时对外租赁的小木屋有大、小两种房型,大套木屋有3个卧室价格为1280元,小套木屋有两个卧室价格为980元,屋内床具、茶几沙发和小桌椅都配备齐全,可以实现游客拎包入住。在这里,游客们不仅24小时可以享受游山、野炊、烧烤的乐趣,还能体验一把农家生活,去旁边山里找野蘑菇,采野果子,挖野菜,拍照发个朋友圈,还有晚上热闹的篝火晚会,更不能错过。

  东至沟村的小木屋作为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的核心区,是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自去年7月投入运营后,可以在前三年每年带给村里6万元的集体收入,这片区域的打造,不仅为村里开设出一个乡村旅游的场所,在带动当地及周边经济发展和脱贫帮扶等方面也已经突显出了大作用。

  村民赵文科就是这其中一个受益人,他为我们讲述了这几年他的“奋斗史”。2015年赵文科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家中6口人,母亲残疾,父亲患有脑梗,两个孩子还小,妻子要照顾一家老小,家里只有赵文科一个劳动力,当时家里别说存钱,甚至还要找人借,跟赵文科坐在一起聊天时,他没有过多谈论那些年的辛酸。但是在说到一件事时,这个几经风雨的男人还是眼眶泛红。2014年患有脑梗的父亲旧疾复发,刚出去打工3天的赵文科因为拿不出1000元住院费急得团团转,“我真的在工地哭了一场。”后来还是在朋友的接济下才有了给父亲治病的2000元钱。

  “当初连1000元都拿不出来的时候,做梦都想不到我如今的日子竟能过得如此的美!”说起这些年的变化,赵文科悄悄收起了那些年酸楚的情绪,憨厚地笑了。2015年赵文科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获得产业扶持拥有了一辆双排汽车,夫妻俩就开着这辆双排车开始卖菜、卖水果,勤快的他们慢慢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2016年,东至沟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扩大特色种植业面积,种植一些药材、饲草等,赵文科家里也分到了能种两亩地的当归苗,一开始,赵文科担心这些药材不能成活,就找了一块条件不是很好的地种下了,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说:“像在应付一样”,但是没想到头年当归就种成了,赵文科的当归卖了6000多元,这笔不小的收入为赵文科打了一针强心剂,第二年赵文科就把当归苗种在了长势较好的土地里,自己又多买了一些,到了卖当归的时候一下子收入了4万多元,“家里的日子就慢慢的好起来了!”

  2018年东至沟村的小木屋开始迎客了,家门口的乡村旅游开启了,赵文科再一次抓住了机遇,开起了农家院。开业第一天,就有顾客上门,从那天起,营业3个月,赵文科的农家院再没断过客源,到旅游旺季结束的时候纯收入4万多元。“今年争取更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赵文科早已装修起家里的二层楼,增加用餐人数,妻子也没闲着,听赵文科和朔北乡副乡长刘荣丽介绍,我们到访的时候,赵文科的妻子和村子里有意愿开农家院的其余13人正在前往南京学习的路上,为期10天的培训里,她们将进一步学习餐饮知识,而在此之前,赵文科的妻子连西宁都很少去。

  东至沟村全村有115户476人,贫困人口36户106人,凭借着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2017年底全村农业总产值达333.01多万元,人均纯收入11649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万元,2016年就已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退出的目标。

  奋斗出来的新东至沟村,旧貌换新颜,早已由原来留不住人的穷山沟,变成了大家都想回来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