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分析奥巴马“领导世界”演讲:回击软弱指责

30.05.2014  15:14
核心提示:  5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在纽约州西点军校出席学员毕业典礼,并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讲话。  “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这就是我的底线:美国必须永远(处于)领导(地位),如果我们不领导,没有别

  5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在纽约州西点军校出席学员毕业典礼,并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讲话。

  “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这就是我的底线:美国必须永远(处于)领导(地位),如果我们不领导,没有别人会来领导。”——— 奥巴马

  美国总统奥巴马28日在西点军校2014年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以较大篇幅为自己“非军事”特色的外交政策辩护,回应美国国内以及盟友对他在诸多事务上不够强硬的批评声。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奥巴马讲话只是将白宫先前的琐碎表态“”成一篇几乎没有新意的外交政策展望,不仅没有平息国内外的质疑,而且所作承诺恐怕“言过其实”。

  论“领导

  面对西点军校大约1000名毕业生,奥巴马一如既往地谈及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承担的所谓“领导”角色。

  “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这就是我的底线:美国必须永远(处于)领导(地位),如果我们不领导,没有别人会来领导,”奥巴马说,“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是美国是否会领导,而是我们怎么去领导———不只是保障我们的和平与繁荣,还包括将这种和平与繁荣传播到全球各地。”

  就这一“领导”角色,奥巴马阐述4点要素。第一,在美国核心利益受损或民众生命受到威胁时动用武力;第二,转变反恐战略,与恐怖组织寻求立足的国家展开更有效合作;第三,继续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联合国等机构维护和强化国际秩序;第四,继续在全球推销所谓“民主”和“人权”。

  驳批评

  奥巴马在演讲中刻意突出“非军事”特色的“领导”角色,被解读为是针对外界指责他在外交上“软弱”的反驳。

  对此,奥巴马解释,美国在面临核心利益受威胁时会动武,但在应对一些全球关注、却不直接威胁美国的危机时,“军事行动的门槛必须更高”。在世界舞台的领导角色并不意味着美国必须在每一件国际事务中扮演唯一角色或主要角色,而应该动员盟友和伙伴采取集体行动,通过外交、制裁、诉诸国际法或多边军事行动等广泛渠道来达到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犯下代价最高的错误不是源自我们的克制,而是源自我们匆忙实施军事行动的想法,却没有认真考虑过后果,”奥巴马说,“仅仅因为我们有最好的锤子,并不意味着每个问题都是(需要去对付的)钉子。

  同时,奥巴马还罗列了他保持克制所取得的“成果”。比如,他虽然没有下令对叙利亚动武,但这种威胁已经促成叙利亚与国际社会达成销毁化武的协议;美国与伊朗的核对话正取得进展,双方有“非常实际的可能”达成十年来首份突破性协议;尽管面临俄罗斯威胁,乌克兰总统选举的获胜者仍然是立场亲欧美的企业家。

  “这就是美国的领导力,这就是美国的力量,”奥巴马说。

  抚盟友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阐述余下两年多任期外交重点的演讲中,奥巴马没有一个字提及被视作他外交重点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联社报道,或许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回应批评声,奥巴马从更宏观角度阐述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的角色,从而没有提及“亚太再平衡”。从现实角度讲,叙利亚冲突、伊拉克暴力形势、美伊核对话、巴以和平进程以及乌克兰危机,都从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奥巴马政府对亚洲战略的关注度。

  这与他2011年11月在澳大利亚的另一次外交政策主旨演讲形成鲜明对比。那次演讲中,奥巴马高调阐述美国的亚太战略,称在21世纪的亚太地区“美国正全面参与进来”。

  不过,奥巴马还是对亚洲事务略有提及,或许给美国的亚洲地区盟友带来些许宽慰。他说,地区争端如果最终影响到美国盟友,“不管是乌克兰还是南中国海,或者世界其他地方”,可能会招致美国的军事行动。

  奥巴马也承认,国会参议院至今没有批准旨在定义各国对海洋资源使用的权利和义务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因此无法致力于帮助解决亚洲地区海上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