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记·金蛋王

18.07.2014  11:14

  青海新闻网讯 乐都卡拉村党支部书记余国斌,使用旱地绝技使洋芋增收,带乡亲们共同致富。村民说,希望他当30年书记,带家家户户奔小康——

  皮薄相好,大小适中。第一眼看见“青薯9号”,许多人都会夸赞一句:“这个洋芋一看就好吃。”拿在手里沉甸甸,吃到嘴里绵沙沙。正是凭着淀粉含量多,口感绵软,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卡拉村的洋芋每年都能提前断货。

  7月的骄阳下,卡拉村党支部书记余国斌和几位村民在洋芋地里看作物长势。“再一个月就能上市,你看,已经很大了。”拨开茂密的茎,薄膜下的一个个金蛋蛋“闪闪发光”。

  卡拉村,是乐都区的脑山村之一,村民们世代以传统的种植方式培育洋芋,每年的收成,除去自家留用的,卖不了几个钱。村里的壮汉们不再将精力使在吃力不讨好的农耕中,转而外出务工,余国斌也是其中之一。打了十几年工,余国斌总觉得不能就这样把老家的地撂下了。于是,这个倔强的70后顶着压力,回乡创业。他的创业项目,更是谁都不看好的种洋芋。

  “经常看电视上,外地的农民种洋芋也有好收成,我们这里的洋芋口感好,但是产量不多,销量不大。”2006年,回乡后的余国斌凭着一身干劲和肯俯下身子为民办事的精神,成为卡拉村的党支部书记。在解决好村里的大小事之余,他的心里总惦记着如何提高洋芋产量,让村民们用新方法靠地致富。一次机会,他了解到,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对于靠天吃饭的旱地来说,是赛过“及时雨”的喜讯。于是,他四处奔走,学来这项技术,在给村民推广的同时,自己开始摸索种植。“刚开始,谁都不愿意尝试,怕辛苦了一年,没什么效果。”余国斌说。正当村民们观望的时候,余国斌率先试验的4亩田里传来了大家想象不到的数量:每亩均产3000斤!一时间,“余国斌”和“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成为村里的热词,这项“旱地佳技”迅速在村里铺开。

  如今,已是卡拉村靠这项技术种植洋芋的第五个年头,村里几乎家家种洋芋。一到收获的季节,满村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农民经纪人,将这里的洋芋销往省内外。“以前在外面打工,辛辛苦苦一年才挣一万多(元)。现在在家门口,把土地流转出去,再按照订单种洋芋,不愁卖,轻松赚个四五万(元)。”对于村民马延录,现在的“洋芋生活”,很舒心。“希望他给我们村当30年的书记,让家家户户奔小康。”马延录的话里,带着期盼和感谢,正是有了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卡拉村1800亩土地中,70%全部种植高产量的“金蛋蛋”,剩余的30%种植油菜。

  站在制高点,或俯瞰,或仰望,绿油油的梯田下埋着的金蛋蛋正在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