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吉本:扑向光明的飞蛾

08.02.2016  19:11

  26岁,人生中如花般绚烂的年纪。娘吉本,却永远地沉睡在了青海湖畔。虽然,很多人并不认识你,也未读过你的书。然而,正如你的作品一样,你是一只飞蛾——为了光明,奋不顾身。

  青海新闻网讯 冬日的青海湖,褪去夏日的绚丽,给人以深沉和厚重之感。

  娘吉本,这位出生在青海湖畔的藏族小伙子,是江西沟乡大仓村唯一的大学生,他爱写诗,也爱画画。然而,有一天他静静地走了,只留下一个动人的故事。

  走进娘吉本的家,虽显得狭小而又局促,但十分干净。

  年过六旬的父亲面容憔悴,留给人痛心的佝偻背影。母亲依然走不出丧子之痛的阴影,提及逝去的孩子,依然泪眼婆娑,伤心欲绝。

  1989年1月3日那天突降大雪,娘吉本哭着来到了这个世界。后来,他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卡瓦娘吉,“卡瓦”,是大雪之意。

  2012年,他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离开学校后,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在江西沟乡集镇与别人创办了一家名为“七月不远”的工作室自主创业。开展广告设计、大型喷绘、CD制作、系统安装、经书复印等业务,为父老乡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出于对故乡的热爱,娘吉本始终对青海湖怀有特殊的感情,时常将青海湖视为左眼、湟鱼视为右眼,当做对生命的解读和敬畏。

  青海湖,被当地牧民称为生命湖,它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湟鱼在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青海省政府先后5次实施封湖育鱼和零捕捞政策。但近年来,各类偷捕现象屡禁不止,各类民间公益力量日益发展壮大,特别是环湖地区各族群众志愿加入环保队伍,保护青海湖和湟鱼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娘吉本志愿加入到千百个保护青海湖及湟鱼的环保队伍之中。2015年6月26日,大仓村村民洛藏扎西、彭毛东主、彭毛多杰、加杨尖措、娘吉本5人在青海湖边志愿巡查非法捕鱼时,发现湖内有一处布设的渔网,娘吉本随即独自前往拆解,却不幸遇险身亡。

  娘吉本留下年迈的父母走了,留下太多的遗憾走了!

  娘吉本,是西毛太最小的一个儿子。这位在大仓村担任多年村干部的老党员欲哭无泪。老人说,他是新社会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党培养出来的好学生……

  娘吉本的书架静静地矗立在墙角,仿佛等待主人的到来。轻轻拿起摆放在书架上的那本诗集《飞蛾》,我们读到了关于生命的赞歌。

  娘吉本,是一只飞蛾,一只虽然弱小,却敢于扑向光明的飞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