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学子谈收获:这一年,留学改变了我

25.12.2015  12:00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5.98万人,同比增长11.09%。有机构预测,2015年出国留学势头不减。对众多踏出国门的学子而言,留学这段经历应该怎么看?答案虽然不一,但有所收获却是共识——

   留学比对信心

  雷希颖

  不久前,我见到了一位15年前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读书的学长。当我们聊起从堪培拉去悉尼的交通时,他感慨到:“我们那时,从堪培拉到悉尼要3个半小时”。听罢,我连忙回应:“现在还是3个半小时”。

  以小见大,在许多西方国家,这类“停滞”其实不仅仅体现在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建设上。但文化的阻隔,媒体的偏向,交流的有限,都让那些几十年前中国人看世界,以及西方人看中国的“旧影像”得以在一些人群中延续。

  不过,感谢留学生活,让更多的“我”和“我们”拥有了直接感受、比对和思考的机会,让我们能有机会更快地跳出“旧影像”,认识最真实的“新世界”。

  以基础建设为例,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到悉尼间280多公里陆路交通所耗费的时间,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以“3个半小时”的状态存在。对比之下,从中国首都北京到上海间1213公里陆路交通所耗费的时间,在京沪高铁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后,只需5个半小时。而这,只不过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微小缩影。

  从交通的便捷到生活的便利,再到发展的潜力,因为留学在外,我越来越能够主动去发现祖国的那些曾经被我忽视了好久的美好。有对比,才能有更具客观性的感悟,出国后,才能更深切领悟“祖国”的深刻内涵。

  如果说2015年的留学生活带给了我什么,我只想说,它让我对此刻的中国更加有信心,为她更加自豪。无论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雄壮有力,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热闹非凡,亦或是“一带一路”的日渐明朗,都让我深切感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确实值得包括海外游子在内的全体人民期待。

   风雨中只有山鹰

  唐山林

  离家的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想念。在美国亚特兰大,圣诞节的气息越来越浓,思乡的情绪也越来越稠。在体育馆打完篮球,躺在熟悉的竹地板上,看着天花板,感觉越来越远,日光灯发出的柔和的乳白的光晕弥散在整个馆内,也笼罩着我。伸手在地板上拂动,柔润且如缎般光滑,清爽的凉意瞬间浸润神经。

  在这个时候突然感觉孤单。再回首,惊觉所去已经年。

  那时,大二的日子愈发疲沓。正困惑之时,导师告诉我:作为综合评分的第一名,你要出国交换学习了。作为一头“斗牛”,我完全没有理由不接受挑战。可不得不承认,1年的留学之路改变了我太多。

  不可否认,刚开始我有些紧张,但更多的却是兴奋——独自前往异国的未知性,像火辣辣的阳光刺激着我的神经,我被刺醒了……

  哪有青春不激情,哪个少年不轻狂?

  记得第一次去体育馆时,学校篮球队正在训练。每名队员都绷紧了弦,大声地吼着,一丝不苟;1名主教练,3名助理教练在旁边监督、指导。气氛紧张,对抗认真,看得我都傻眼了。从此,每当有所倦怠的时候,我就会去体育馆寻找“能量之源”。

  每次打球,周围几乎都是一米九多的大高个,奔来跑去,你冲我跳。我这一米七六的“小矮个”,只能靠速度和投射才能立足。不过有了这么好的“炼金石”,我的技术提升很快。一天,和一位加纳兄弟单挑21球,打到20比8的时候,他还坚持说:“永不放弃”。我很感动,但还是尽全力拼进最后一球——赢,是尊重篮球;尽力,是尊重精神。

  第一次大考后,因为中美课程设置不同,双方的学分转换出现了问题,给我们的毕业带来了影响。我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毕竟这些关系到我们的命运,也关系到尊严。最终,在我们的坚持下,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生活很琐碎,但很充盈,基于这些饱满的真实,我开始踏上自己的征程!也正是这段日子,深深感动着我,不断延伸着我追寻的方向,改塑着我的人格。

  遥望中,我依稀看到了地球那端,一颗与我对称的灵魂在长吟:“风雨中只有山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