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画:记录劳动时光

03.05.2016  10:51

  青海新闻网讯 西宁藏家李玉兴先生二十多年来,共收藏四十多套,一千多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有油画、版画、雕塑、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李先生特意从一千多张宣传画中挑出几十幅劳动宣传画,与大家一起重温充满激情的劳动时光。

  名家精品受藏家追捧

  宣传画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初,80年代以后逐渐式微,但是宣传画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历史、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李玉兴先生所收藏的宣传画几乎就是一部当代中国美术长卷。

  李玉兴说,宣传画也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曾有一大批专业的美术工作者,甚至不少艺术家、著名画家都曾加入宣传画的创作行列,如著名画家伍启中、张祖英、程十发、陈逸飞等人。

  在李先生收藏的四十多套宣传画里,就有不同程度反映劳动场面的精美画作。如伍启中创作的《世上无难事》、张祖英的《在毛主席耕耘过的土地上》、刘之光等人创作的《蒸蒸日上》、程十发等人创作的《火树银花不夜天》、陈逸飞等人创作的《开路先锋》,还有集体创作的《日新月异》等等,这些都是反映劳动建设的画作。开采石油、煤炭,修建铁路、公路,填谷造平原,开发荒地……这些宣传画无不充满昂扬的斗志和劳动的热情。让观赏的人能够体会到在那个激情年代,人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中的决心。

  陈逸飞创作《开路先锋

  六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是贯穿于新中国建设与发展始终、延续至今的重要推动力量。宣传画中反映工业建设的画面屡见不鲜。比如由著名油画家陈逸飞、魏景山共同创作的《开路先锋》就是反映铁矿工人劳动的风采。在这幅油画上,一群筑路工人抬着钢轨在风雨中前进,表现出工人阶级豪迈的气概。

  《开路先锋》创作于1972年,当时恰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即将举办。当时,陈逸飞和魏景山两人前往南京梅山铁矿工程采风写生,回来后就画了这幅画。

  李先生介绍,《开路先锋》参加当年全国美术展览引起了轰动,魏景山接受采访时称,油画的背景是他和陈逸飞两人共同画的,但画面上的人物略有分工,画面上那个穿黄色背心的年轻工人就是陈逸飞画的,而魏景山画了年纪比较大的工人。这幅画当时在全国美术界博得了声誉,在展览中有人曾将原画作估计上千万元。

  用近一年时间深入生活

  宣传画《开钻》是由著名画家李树基创作的,反映的是石油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幅画从深入生活到完成创作,作者李树基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入石油工业第一线——钻井队,体验石油工人们的生活。作品曾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展出。

  这幅画中,钻井队员们都穿着厚实的雨衣、雨鞋,两名女队员拉着钻井绳索,目光坚毅地望着远方。在狂风骤雨中,队员们丝毫不退缩,依然全神贯注地下钻,他们的形象犹如暴风雨中的雄鹰。钻井台后,“奋发图强”几个红色的大字赫然醒目,可以想象,在石油工业第一线,他们在长满苇草的野草地里,支起帐篷,餐风饮露,爬冰卧雪,日夜奋战在钻井台上创造奇迹的英雄形象。

   宣传画中的农业生产

  除了反映工业劳动场景,宣传画里还有不少是农业劳动宣传画。上世纪70年代由赵卧虎、贾新文创作的油画《移山填谷造平原》,画着许多人在荒谷中改天换地,把山挖了,用手推车、拖拉机把土运出来填埋洼地,造成许多平原,在平原里种麦子或水稻,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另由彭强华执笔的油画《开发荒地》也极大地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热情,他们光着膀子,赤脚蹚在沼泽里奋力前进,脸上露出的笑容与信心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观赏者。

  李玉兴先生说,农业建设也是当时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个时期大面积的荒地成了农民的主战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其中。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农群众掀起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热潮,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李玉兴看来,宣传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面的励志故事和英雄人物曾经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现在,宣传画成为了中老年人怀旧的对象,其中蕴含着个人的情怀和时代的变革,同时也形成了新的收藏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