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家庭在青海之五】金子般的心帮草原人家走出困境富起来

18.12.2016  04:35

  【全国文明家庭在青海】金子般的心帮草原人家走出困境富起来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报道) 长辈在为孩子取名时都会将美好的祝愿送给孩子。“索南”在藏语中代表着富贵、福德。

  在青海省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庆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索南,他的为人就像这名字所预示的一样,是一个有福德之人。

  现年61岁的索南,是尕庆村已离任三年多的原村支部书记。索南一家六口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每一个牧民一样,早年都过着“逐水草牧牛羊,点酥油灯住帐篷”传统而平淡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一半靠人努力,另一半就得靠着老天爷。在靠天吃饭的岁月里,想把日子过出光彩来就像是一个遥远的梦。

  再加上索南早年丧偶,一个人拖儿带女生活极度困难,是党和政府帮他度过了难关。凭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索南抓住机遇、转变观念、科学养畜、合理经营,身残志坚的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坚定的信念一步步走上了富裕之路。有些人富裕之后想到的是舒适、安逸的生活,而他想到的是扶贫济困,带领村里的的乡亲们共同致富。

  一个人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索南先后荣获过全国和青海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强模范”等荣誉。十几年来,索南一直都在努力为大伙做好事。尽管现在,名声大了、荣誉多了,可他却从没有忘记过自己在党旗前所立下的誓言。

  如何帮助大家走出困境,是索南想得最多的问题。既要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又要让这件事的可操作性强,要是这事能跟大家千年相传的生活方式相接轨那就再好不过了。思来想去,索南觉得还是得把这条致富根扎向生他养他的这片草原。河南县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国三大名马之一的河曲马和青海优良畜禽品种欧拉羊都是自治县的优势畜种。而美丽的河曲草原,则是发展特色畜牧业最理想的天然牧场。

  2001年至2004年底在担任尕庆村支部书记期间,他发动群众自筹资金修建了村公路,把分散经营,规模小的牧民组织起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里的残疾贫困户旦培生活条件很差,索南捐款1万元帮他度过生活难关;为本村育肥基地捐两岁的100只羔羊作为村和贫困家庭扶持基金;他以宽广的胸怀,打破世俗狭隘和地域的界限,给甘肃碌曲县玛俄乡红科村的一个因病致贫的牧民家庭捐献100只羊和9头牛;给同仁县麻巴乡银扎木村的娘毛卡捐助4000元的医疗费用。

  当尕庆村三社科布一家穷得揭不开锅时,他捐出了10头母牛;当二社的拉毛多多外债累累,为了吃饭问题发愁时,建议他将草山出租,租金(1.1万元)自用,让他的牲畜到自己的草场上借牧;仅2003年一年,善良的索南就向本村及邻村的贫困户捐款捐物达6.1万元,向乡政府捐款1万元,改善了乡寄宿小学的办公条件。

  2006年索南给宁木特乡夏拉村索布扎捐了10只羊;赛尔龙乡才布旦的老婆因病去世,为他们家捐助了25只羊;为赛尔龙乡尕青村二队贫困户达布捐1000元;为塞尔龙乡尕克村三队贫困户斗格日(玛日)捐1000元;2007年为赛尔龙村三队贫困户才让东智捐赠25只羊;为赛尔龙村三队贫困户叶旦木捐赠25只羊;为夏河县科才乡仁芒村贫困户达布捐25只羊;2008年为汶川地震灾区贫困家庭捐款5000元;2009年通过县民政局为全县贫困户、敬老院的老人捐款1万元;2010年为赛尔龙村贫困户尕藏洛智捐赠5头牛,又为全县贫困残疾学生捐赠1万元;给赛尔龙村桑代捐赠28只羊,为玉树地震灾区多缴党费600元,捐100只羊,2011年为县民政局敬老院残疾老人捐款1000元、为赛尔龙村煤中毒5人死亡的才让、果代两家捐赠2000元整。2012年当索南得知尕庆村牧民达布家两名孩子因交不上学费无法上学时他又捐赠1万元整,让两名孩子上了学。2014年6月,为河南县托叶玛乡宁赛村贫困户周太、赛尔龙乡尖克村贫困户公才、昂杰、赛尔龙乡尕庆村桑杰共捐赠100只羊。

  这一件件救助行为和善良之举,帮一个个困难家庭度过了生活难关,解决了燃眉之急。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索南的家庭并不富裕,全家六口住在3间普通瓦房里,存栏牲畜只有210多头(只),这个数量还不到他这年来所捐出总数的一半。自己家里却还欠着银行15万元的贷款。

  就是这样一位怀有金子般心的基层党员,这样一个富有爱心的民族家庭,他们始终在默默地为他人付出,为更需要帮助的人付出,成了蒙旗草原上干部群众学习的“标兵户”。索南家人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感化他人,并且以大爱无疆的胸怀建设着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索南就是怀着这样的人生情操和信念感化着周围的人,他做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和全国劳模该做的事。

   (本文部分资料由青海省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