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养殖业“走俏”平安乡村

10.06.2014  14:21
核心提示:     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让硒这种资源成为了平安农民手里的宝贝。在这片520平方公里的富硒绿色土地上,富硒养殖产业正在悄然兴起。  高科技养殖业崭露头角  近日,记者来到平安县三合镇张其寨村绿

  

  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让硒这种资源成为了平安农民手里的宝贝。在这片520平方公里的富硒绿色土地上,富硒养殖产业正在悄然兴起。

  高科技养殖业崭露头角

  近日,记者来到平安县三合镇张其寨村绿雏蛋鸡养殖场。按照规定穿上了一次性脚套和无菌大褂,并通过喷雾消毒通道。记者发现这个消毒通道东侧有个3米长宽的水槽,里面盛着黄褐色的液体。据绿雏养殖场负责人颜琦介绍,为保证养鸡场内的无菌环境,所有进出养鸡场的车辆都得经过水槽消毒杀菌,参观人员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后才能进去。

  进入到鸡舍参观室,记者见到鸡舍里放置了三列鸡架,每列鸡架长约80米,分为上下四排。鸡架上的海兰蛋鸡有些低头啄食,有些则仰着头,不时用喙啄水管按钮喝水。颜琦介绍说,鸡都是通过啄取管子下面设置的按钮来喝水,这种方式比起放专门的水槽喂鸡科学,既能避免水被污染,又能节约用水。

  平安县畜牧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绿雏蛋鸡养殖场今年引进的“H”型蛋鸡自动化养殖设备是全省最先引进的高科技鸡架,鸡舍的恒温、采光、喂食、清粪、捡蛋都是全自动电脑控制。从蛋鸡上架到鸡蛋包装都是自动化一条龙,较以往的“A”型鸡架有饲养量大、鸡粪传送带清除、预防传染病等优势。

  当记者提到今后的规划时,颜琦自信地说:“现在存栏的3.5万只蛋鸡已陆续开始产蛋。今年还将引进4套养殖设备,全部投产运行后,蛋鸡年存栏量可达20万只,年可生产富硒鸡蛋3500吨,年利润可达710万元。”

  近年来,平安县通过不断加强科技应用来推动产业发展。在引进高科技养殖设备的同时,在富硒红提葡萄种植、无公害蔬菜生产、杂交油菜良种繁育等领域,也聘请相关专家开展技术服务,为园区发展和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富硒产业发展。

  新型养殖模式促农增收

  在培养养殖业大户的同时,平安县更加注重这些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三合镇新庄村的联胜富硒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就是平安县33家由省农牧厅挂牌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之一,也是畜禽养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示范点。该基地已建成标准化猪舍8800平方米,年可出栏生猪6000余头。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周边村里的农户签订了养殖合同,由公司统一为养殖户提供仔猪、技术、防疫、动物检疫并统一销售,逐渐形成了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和营销格局。

  据了解,目前平安县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全县每年猪存栏5万头,羊存栏12万头,牛存栏1万头,肉鸡和蛋鸡存栏12万只,有力地促进了“菜篮子”工程建设,提高了市场供应能力。

  生态养殖业应运而生

  有了科技支撑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强有力保障,把传统、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有机、绿色、环保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平安县发展富硒产业的新方向。

  位于古城乡新庄尔村的平安成贵养鸡专业合作社生态鸡养殖场,是平安县独具特色的养殖场。负责人马成贵介绍说,他养的鸡都是“镟鸡”,是通过外科手术摘除睾丸的公鸡,较普通鸡有羽毛鲜艳光亮、性情温顺、肉质鲜嫩多汁、口感好等优势。

  记者看到,现有的镟鸡很多都放养在荒山荒坡上,坡下的标准化鸡舍里圈养的都是刚做完“手术”的鸡。正是这种舍饲圈养与林下放养相结合的方式,让镟鸡成为高品质的绿色、无污染、富硒鸡肉产品。马成贵说:“现在鸡场存栏5000只,每年能出栏两批1万多只,每只能卖300元,一年下来,社员们每人挣个30多万不成问题。”

  在强化富硒品牌管理过程中,平安县制定了《平安县富硒食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提出了富硒食品生产销售统一品牌、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的“五统一”要求,把更多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品牌农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效益的凸显,实现了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如今,以资源为依托,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已经成为平安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