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宗委对我省藏传佛教界文明“转湖”作出部署

07.06.2015  21:01

          素有“圣湖”之称的青海湖,在今年开湖之后迎来了大批藏族群众和藏传佛教信徒,随着进入高原夏季,天气变暖,将会迎来“转湖”高峰期。针对“转湖”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和破坏生态环境卫生等现象,5月28日,省民宗委对我省藏传佛教界文明“转湖”作出部署。

一是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各地民宗部门和佛教协会深入各宗教活动场所,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措施和我省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战略意义,讲清当今世界各国提倡的生态保护,创造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等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特别要倡导藏文化和藏传佛教中保护环境的积极因素,严禁在“转湖”中过度地投放“宝瓶”、抛洒“隆达”、悬挂经幡造成环境破坏,教育引导广大僧尼和信教群众按照藏传佛教教义教规,智慧、适度、文明供献祭品。

二是谨防上当受骗,维护合法权益。 市场上销售的封口“宝瓶”和袋装祭品装有不符合宗教教义教规所规定的供品,甚至有些装有煤炭等垃圾或废品,还有劣质布料印制的经幡和“隆达”,对宗教修行的功德有适得其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同时,要注意在转湖途中装扮僧侣,以某寺某活佛为借口化缘布施的假僧,谨防上当受骗,以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三是增强安全意识,确保交通安全。 “转湖”活动的信教群众长途跋涉,来自四面八方,现在正值青海旅游旺季,人流不断,交通安全隐患诸多,一定要加强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信教群众自身安全保护意识,严防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