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对角羚已经恢复到1095只 种群数量大幅增多

16.12.2015  09:10

  青海新闻网讯 12月15日,记者从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随着我省保护力度的加大,中华对角羚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最新监测显示,目前中华对角羚的数量已经恢复到1095只,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不到300只相比,种群数量大幅增多,此外,种群的栖息地也从最初的7个扩展到如今的11个。

  中华对角羚又叫普氏原羚,这种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羚羊种类,因雄羊长着一对相向对弯的犄角而得名,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但在上世纪随着人为因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数量急剧减少,家园不断萎缩,最后只剩下青海湖周边地区这一块栖息地,数量也仅存不到300只,因而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省动管局局长王恩光介绍,我省十分重视中华对角羚的保护工作,目前投资114万元,建立多处饮水点;投资28万元,开展种群保护工作;投资56万元,为中华对角羚在环湖地区的刚察县建立特护区,加大对其栖息地的保护。据悉,为了扩大种群范围,我省已经建立28处基因交流通道,去除191公里的刺丝围栏,拆除141公里的网围栏,把168公里1.5米高的围栏降低至1.2米,方便了中华对角羚的通行,因此种群的栖息面积不断扩大,种群的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

  值得庆幸的是,我省群众也十分重视中华对角羚的保护工作,迄今为止在我省还未发现过一起捕猎伤害中华对角羚的案件发生。